飞地的布施茶俗称锡茶壶或陶罐茶壶等

2023-06-27 22:11:54

飞地的布施茶俗称锡茶壶或陶罐茶壶等

地处粤赣边界的九连山脉,横亘几百里,延伸到腹地的青州小镇,耸立着一座桐子嶂(山),山上有处景致叫牛牯墩(地名),牛牯墩的牛背上还有一块小小的无主茶叶飞地。



这块小小的茶叶飞地,人们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块手帕晾在一头大黄牛牯的牛背上,面积虽然不大,只不过是几厘地,但地里的茶树长得虽不规整,但也满目青翠葱郁。至于这块茶叶飞地究竟是什么时候有的,开垦种植的人又是谁,当地县乡史志都没有留下详细记载,就连村里的历代老人也说不清其所以然,只知道这块茶叶地是没有雇主的茶叶小飞地。尽管这样,对这块茶叶飞地的管理,还是常有一些不留名的热心肠人士,在春秋季节茶叶被采摘后,不定期的有人就会上山去清除杂草和培土施肥,并以施善的方式,确保这块茶叶地茶树的正常生长与生产。后来,自然也就成了村里个别没有自己茶地,又没茶可采,也常喝不上茶农户家庭的公共茶叶地了。这样一来,不但自然成了那些无茶户自己也可采摘茶叶的一个好去处,同时又能像村里其它农户一样,每年的春秋季节,也可进行采青、晾青、杀青、捻青和干燥等茶叶的制作加工过程,不但让无茶户从中也学到和掌握种茶、采茶、制茶的基本技术,又让无茶户的家庭也能吃上自己动手制作的清香家茶。正是这些热心肠人群,用乡村一种特别的“既要施悲田(地),又要给快乐”的方式方法,把施茶人的真诚爱心和善意,在牛牯墩牛背上的那块小小的茶叶飞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实现其“传递阳光,同享温暖,共筑和谐”行善义举的真正心愿。正如古人邱祖曰:“一者修真养性,苦志参玄,证虚无之妙道。二者秉心演教,礼忏诵经,颂太上之法科,礼天尊之宝号。三者修宫建庙,印经造像,修桥补路,戒杀放生,施茶舍药”。这就是家乡施茶人积德行善,惠同乡里的义举,并成了当地民间的一种传统美德而相传,也蕴含着深厚的客家人的施茶文化。



客家人常说:有山总有客,有客必有茶。茶,作为山野的灵性植物,一直就与客家人一起,以山为家,繁衍生息。而长年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也总是自然地与茶为邻,和谐共处,日常生活中自然少不了种茶、做茶、食茶,人谓之客家茶。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形成了独具客家特色的茶文化。







客家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茶的功能作用也十分明确。在客家地区,客家茶大致可分为8种类型的用茶:祭奉茶、敬宾茶、待客茶、招客茶、消暑茶、清凉茶、解渴茶等客家常用茶,还有积德茶,就是行善者用茶子壳浸泡的免费供应过往行人解渴的茶。



在客家地区,客家人大都有“施茶”习俗。顾名思义,“施茶”就是客家人布施茶水的意思。“施茶”,客家人也叫送茶。客家人给路人施以茶,本是客家人的一种美好习俗,是客家茶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人们在繁华大街上的店铺或富家的大门前,放上一个茶桌,茶桌上备有茶壶、茶碗,或者在门前放上一个茶桶,一口茶缸,里面备有冲泡好的茶水,供行人随意提取饮用,且不必付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施茶”。



客家人爱种茶、制茶、食茶,日常中就常常用自家的茶叶来烹调菜肴、制作糕点,甚至还用山上自养的蜂蜜来浸泡茶叶,制成膏汁,用于防治一些常见的小疾小病。而客家人的施茶,将自己的嗜爱布施于路人,纯粹就是个人的一种自愿善举。有时多家人都想要进行施茶之举,相互间还得相互商榷一番才行呢!但这样的好心人,在乡村里是最常见的了。这些乐于施茶的人们,通常都要准备好一些炊具茶具,大体是一个大铁锅,一对大茶桶,几把大茶壶,俗称锡茶壶或陶罐茶壶等。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飞地的布施茶俗称锡茶壶或陶罐茶壶等

  • 相关推荐

【飞地的布施茶俗称锡茶壶或陶罐茶壶等】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