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里写道,春天饮食应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为先。作为江南的水乡地,过了春节,餐桌上就见春色烂漫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期盼已久的蕨菜、马兰头、荠菜、山葱、水芹等野菜也开始欢天喜地地“蹭”岀来了。春天野菜的活色生香,鲜嫩美味,着实让人们所青睐。那些略显清苦的野菜,带来的是一种充满凉意的芬芳,这样的食味是一种只可意会又不可言喻的体味。天然、原生态、绿色的野菜分外的抢眼也就在我们情理之中了。
田野里,小溪旁,山路边,绝对是野菜的乐园。要问哪里的野菜最多最鲜嫩,春晓盐碱田、太白山簏、东钱湖畔、四明山腹地、双峰白溪,九龙湖旁到处都是野菜的集中地,挖着最新鲜的野菜,讲究一下春日养生,无论是品赏山里的农家乐还是城里的大众餐馆,都舍不得放弃这些最美味的时鲜货。这不,有说口味新鲜的,有说养生重要的,都是以“青翠”色彩来应春景,在品赏美食的同时补补冬天里失去的微量元素,何乐而不为呢?
荠菜又叫菱角菜、麦地菜、枕头菜、护生草等,遍布江南各地。自古以来,就有食荠菜习俗。《诗经》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诗句。唐代,荠菜成了迎春的必需品,人们在立春,都要吃荠菜馅春饼,还将以荠菜为主料的春盘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宋代,食用荠菜更为普遍,辛弃疾也曾写过关于“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的词。
人们特别喜欢在春天吃荠菜,因为荠菜在春天叶嫩根肥,味道鲜美。荠菜烹调方法也很多,做菜粥、菜饭;做菜可清炒或凉拌;还可做馅子包水饺、煮馄饨。荠菜还是一种地道的药材。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性凉平,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软坚散结、益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便血、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症。《本草纲目》里则载其有“明目、益胃”的功效。至今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三月三日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在这天,人们要采集大量荠菜,晒干留着煮水服用,就是因为意识到荠菜降血压的功效。所以民谚有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荠菜还有一个别称为“护生草”,也是取其能治百病,对身体大有益处的意思。
除了荠菜,这些的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略有微毒,需经浸泡。这类野菜在煮食前,务必要在清水中浸泡两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处理。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刺嫩菜、榆树钱等,这类野菜宜蒸吃或做酱吃。若是炒着吃,既粘又涩,难以下咽。像马齿苋这样的野菜,用打入鸡蛋的淀粉裹裹,炸成椒盐马齿苋,风味会更加独特。东风菜适合与荤菜搭配,像东风菜炒肉丝,虾仁炸东风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春季里,马兰头的吃法是很多的。如可以用来制作凉拌菜,亦可以用做馅包饺子,晒干后,还可以与其他食物一起烧成美味可囗的菜肴。如果用以明目,可与胡萝卜炒着吃。若目赤肤痛,可以用豆腐干各半,制成凉拌菜。同时还可以与蘑菇竹笋一起炒,这道菜具有补肝肾、益精气、清热除渴、明目的功效。适宜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视力减退者长期食用。初春时节,正值荠菜,马兰头,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既具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茂盛之时,应不失时机地采食。
值得一品的是争先绽放在枝条上的香椿芽,是应了腊肉、鸡蛋、豆腐等之邀约。香椿煎鸡蛋、香椿炒腊肉、香椿伴豆腐,哪一样不让人春心荡漾。民间有“家有一树椿,春菜不担忧”的说法,就连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鱼谈起饮食之道时也把香椿芽推到极点,“菜能香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可是,没等我们鼻子闻够香椿煎鸡蛋那扑鼻的芳香时,我们身边的田野里、小溪旁、山路边那马兰头、蕨菜、山葱、荠菜、水芹等许多野菜经过晰晰沥沥春雨的浇淋,快速地舒展僵硬的身子,经春风轻拂,纷纷从土地、水里、枝条上“钻”出来,并顺理成章地进入我们的餐桌上。也因为这些野菜充满了野性与妩媚,故在春天里便抢占了“家菜”的风头,成为人们舌尖中的最爱。就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情不自禁地吟道:“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也。
本文标题:野菜春笋清明螺
- 相关推荐
【野菜春笋清明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