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瘾 (mobile phone addiction)
抑郁 (depression)
社交焦虑 (social anxiety)
负性情绪信息 (negative emotional information)
注意偏向 (attentional bias)
成瘾与抑郁往往相伴发生,成瘾能增加抑郁的风险,是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成瘾成为继网络成瘾之后行为成瘾的又一重要方面。以往研究发现,手机成瘾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
李宗波等人(2017)指出随着个体手机依赖程度增加,其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越多,同时在人际交流等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则会相对减少,因而使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孤独感增强,最终导致社交焦虑。因此,该研究假设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模型指出,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是社交焦虑个体的焦虑状态得以保持的关键。社交焦虑个体会特异性地注意环境及社交过程中的负性信息,从而产生抑郁。因此,该研究假设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社交焦虑和抑郁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该研究同时从情绪和认知两个方面探讨手机成瘾和抑郁的关系。
研究1: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被试:545名大学生。
实验工具:
(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戒断症状:没有参与手机活动时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突显行为:手机的使用占据了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中心;
社交抚慰:手机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心境改变:手机造成的情绪变化。
共4个维度,分数越高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
(2)贝克抑郁量表
用于测量抑郁程度,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高。
(3)社会交往焦虑量表
用于测量社会交往焦虑程度,得分越高说明社交焦虑程度越高。
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
手机成瘾、社交焦虑和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2)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检验
大学生手机成瘾不能直接正向预测抑郁,而是通过社交焦虑间接地正向预测抑郁。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见图1)。
图1 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研究2: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方法
被试:60名大学生。
实验材料及任务:
(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2)贝克抑郁量表;
(3)社会交往焦虑量表;
(4)情绪:
采用王妍等人(2005)编制的标准化的中国化面孔情绪系统,更加直观地测到被试的最初反应。另外招募不参加正式实验的30名被试对每张进行效价、唤醒度与熟悉度评分,最终挑选出负性、中性情绪各18张(男女各半)。
(5)点探测实验设计:
采用2(配对面孔表情的情绪类型:负性、中性)× 2(探测点位置:与负性情绪面孔表情同侧、异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值(负性情绪与探测点异侧的反应时-负性情绪与探测点同侧的反应时)。
本文标题:手机越玩越抑郁?
- 相关推荐
【手机越玩越抑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