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关于小时候的“水蜜桃硬糖”以及“牛皮糖”也就是“高粱糖”的记忆却是永远不可以磨灭的。
幼时,每当到了大哥从“商学院”回家的日子我便会急切的找着各种理由到家门口转角路口去等着他,在他的口袋里永远会藏着各种各样的新鲜的小吃食……最令人难忘的是“水蜜桃硬糖”及“牛皮糖”。
那种“水蜜桃硬糖”是夹杂着果酱的,咬下去的感觉就如一口咬住了多汁的水蜜桃,满口的果汁味溢满味蕾,突然间的又有一股淡而浓郁的酸冒了出来,甚至觉得“咯吱”一下,牙齿都酸掉了的感觉,一会儿又很快化了,因为它已经悄悄的溜到你的胃里去了,接下来的便是满口的甜……
还有那个“牛皮糖”,当时我猜应该就是“牛皮”做出来的吧!,咬下去一口你并不能用尖利的牙齿把它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拉得细细的老长,薄薄的黄色透明的胶带似的,在你的舍舌尖缠绕,你得耐着性子的慢慢的用似乎刀钜般的伶牙利齿才能把它磨断……这种感觉让人意味深长,而唇齿留香……
听说那“牛皮糖”是用高粱做的,我之前去读中学时经常会路过农家菜地,到了秋天,有几块菜地上种的小麦定是要受到我们“祸害”的!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总是会到别人家的菜地去“撅”一把小麦,挑个大粒儿满的,时间尚早呢我们便会躲到回家经过的树林里,清理出一片空地,再找到些枯枝落叶的就在林子里生起火了,把小麦在火上烤了吃,香喷喷的味道直逼味蕾,烤着烤着口水都流出来了,急切的用手搓搓,也不怕燙着,就对着风吹吹,把细碎的没有烤焦的叶子对风一吹,便一把一把往自己嘴巴里塞,往同伴的嘴巴里塞,然后看着对方乌黑的嘴唇哈哈大笑……
当然我们也有斯文的时候,那其实就是偷懒,直接把“撅”来的小麦棵在掌心用手搓搓,然后对着风大喊“风吹抖抖……”“风吹抖抖……”似乎便真借来了“一阵东风似的”手里的麦皮儿很快就被大风吹走了,把剩下的麦粒儿往嘴里一到,“呼噜”“呼噜”如嚼腊般狠劲的嚼,最后小麦在嘴里变得开始有了黏性,然后你把它在嘴里嚼成薄薄的一片,鼓着腮帮子用力对着外面一吹,“呼拉”的一声它就给你扯出个大大而滚圆的泡在嘴巴上绽放。
于是我们笑着在树林里,田野里,在风里朝着家的方向飞翔着,比赛着谁的泡吹得最大,我们的笑如“风信子”般在田野,树林,在风里扩散,风把它吹得很远很远……那犹如银铃般的笑声穿越了时空,此刻依旧在我的耳朵边荡漾……
或许是那段记忆太深刻,它不仅仅只是“糖”的味道,它的“甜”里还深藏着大哥的爱与朋友们的情谊……
如今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乡,大哥已经成了家,再见面时的欣喜有很多话要倾诉,但是这个小插曲或许就不那么值得一提了……还有我那帮小友们,如今天各一方,也不知道儿时的小友们如今都去向了哪里,但愿她们都能记得这段记忆,那如“风信子”般甜美的,银铃般的笑声……在我的心底里永远珍藏,它弥足珍贵!
本文标题:糖果之恋此刻依旧在我的耳朵边荡漾……
- 相关推荐
【糖果之恋此刻依旧在我的耳朵边荡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