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嘛那么多读者、网友,会回溯着卷“园子”的捕鱼活动呢?究其原因恐怕就在于所谓卷“园子”,那种捕鱼的方式太原始,且场面似乎太“壮观”兼有点野性的缘故吧。 了解卷“园子”“程序”的大都 知道,其实,这捕鱼方式是不要什么技术含量的,只要有胳膊有腿就行;当然,劲大而又心细者是最受伙计们欢迎的。因为有劲能薅得动苲草,能抗得住苲草“卷”起来的“园子”;毕竟一个“卷”子就道足了卷“园子”,其捕鱼方式的奥妙。
一般卷“园子”的 时间,大约是在麦收以后;不过,正宗的渔民是不干这个的。全都是“二湖堰”上的庄稼人。他们刚收了麦,地净场光;豆子正衍花,天正旱着,这时候的庄稼人最清闲。而这时微山湖里水又耗得最浅,水浅了,当然鱼就“厚”。于是吃饱麦子煎饼的人们,就相约着“下湖”了。
卷“园子 因为是“卷”,所以比“崴藕”还简单:去的人,腰里束个包袱皮儿裹张煎饼,随便摸根白楝杆儿拿个淘菜的筐子就行。一般七八个人,十多个人为一组。人太少了,“园子”则“卷”不大,“卷”不大当然收获就少。
相约好了,带了家伙,吃饱早饭,他们就陆续来到湖东大堤上集合;到了大堤,其中有经验者,就会用手搭凉棚先目测“鱼地”。这所谓“鱼地”的先决条件,首要是要有苲草的地方,草厚,能藏鱼,也便利于“卷”;再就是水,必须混,水至清则无鱼嘛。
“鱼地”选好了,就收拾个头紧腰紧,有的一下大堤,就把裤子脱了;往腰里一束,白楝杆一拿,就直奔选好了的 “鱼地”。到了“鱼地”人们就分散开来,成两路包抄型进攻“鱼地”。先是用白楝杆儿击水,相似撵小鸡、小鸭似的;边走边把鱼往中间赶。待到大家形成一个园了,然后就把白楝杆儿就地一插,把包袱皮儿往上一挂,淘菜筐子一放;然后,开“卷”。有的性子急的,图个利索,一开始就脱个赤条条的;像一个个浪里白条,沐到水里开始薅苲草。一边薅一边泼着水把鱼往中间哄,三五分钟后,薅起的苲草就形成了一个圆圆的围堰。这时候是最要抓紧的,因为鱼们还没有觉察到被围。 卷“园子”者可尽情使足劲的折腾,目的是赶紧把这圆圆的围堰加固、加实。这是 卷“园子”的“紧三圈”,人们沐在水里都水牛似的拼了命似的薅苲草、卷“园子”;口里则大声吼着卷“园子”的号子:
渔家妹呀--
快加紧呀---
哥哥围堰布大阵呀---
不用网呀--
不用箔呀--
专逮一个眼的小火头哇……
都说微山湖人粗犷、口骚;其实,生活在无拘无束、硕大无比的天底下,脱得赤条条的;凭着力气吃饭,哪个不觉得老天是老大,他就是老二呢!
通过“紧三圈”的“边薅边卷”,一般七八个人的“园子”,大都由开始的十多亩水面“卷”成七八亩的“园子”。接下来就是“慢三圈”。如果说“紧三圈”是急救篇,那么“慢三圈”就是夯实篇。就是静下心来,把脚下的苲草薅净,慢慢把没有合龙的地方,“卷”紧、“卷”实;让一般四两半斤的鱼儿,再也拱不出去为好。等到“慢三圈”下来,七八个人的“园子”一般就会“卷”到只剩下四五亩的水面。这时候“园子”就已经形成了。而“卷”在“园子”里的鱼儿这时还没有“作病”;人们就可以喘一口气,歇一歇吃点东西,他们称之为“打尖”。
本文标题:卷“园子”—记忆微山湖
- 相关推荐
【卷“园子”—记忆微山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