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血液与灵魂

2023-10-23 14:36:17

浅议血液与灵魂

自从在纸刊、网络平台上发表过一些诗文后,便有一些文学青年请我指导。说到指导,不免汗颜。至于那些发表的诗文,放在N年前只有纸刊的时代,好多是不能被认可的,且自己尚是一个学习写作的门外汉。

虽然,自己擅长写散文随笔、散文诗,但更痴迷于小说、诗歌。尽管自己于意识流、荒诞派、意向派尚处于懵懂之中,但小说、诗歌的魅力却时时的吸引着我,令我深思。

诗人李小慌说的好:“一个不懂抒情诗、叙事诗、朦胧诗、意象派、空灵派、议论诗的诗人便不配做编委。”

文学自古以来,便是百家争鸣,那种只从自己喜爱出发,便把某某诗文定为好诗(好文)、烂诗(烂文)的编委确实过于偏执,确实不配做编委。一篇好文(好诗),必须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那些依托辞藻华美吸引读者眼球的文章,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那种过于空灵的作品咋读不错,细品则索然乏味。
一部(篇)好的小说、诗文一定是接地气的,一定有自己独到之处,方会吸引读者,引起共鸣,发人深思。而不是盲从的追逐某种派别,那种“砸疼……”的诗歌初读眼前一亮,再读尚可,争相效仿者多了便如日日吃面条——初吃余香满口,再吃索然乏味,日日吃,便想呕吐。

一篇好的诗文,一定是注入作者情感的篇章。否则,便是一些失去血液的强行拼凑在一起的冰冷句子,既无法打动自己,更无法打动读者。

诗人余秀华那种朴素的语言、那种烟熏火燎的风格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当读到“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小巫不停的摇着尾巴/对于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我们闭上眼睛,便可感觉到被磕人的疼痛,那种受虐者与施虐者的抗衡,如一幅生动的画面,时时打动着我们。

至于对诗文的更多理解,由于所学尚浅,本人不想谈及过多,以免贻笑大方。

千年来,文学在不断创新,那种一味依赖教科书的学习方式,难免单一化、边缘化。我们唯有博采众家之长,注入自己的灵魂,不断丰盈自我,方会写出一篇篇感动自己、打动读者的好诗文……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浅议血液与灵魂

  • 相关推荐

【浅议血液与灵魂】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