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 锦里
巷子:胡同,小街道。大凡古城几乎都存有或多或少的古巷,印象深刻的是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仇怨的姑娘.....这样的景致在如今的小巷已无处可寻,只能存留在想象中。和开封的大同胡同,泰州的三尺巷,北京的十大胡同一样,成都的宽窄巷子既是这个城市保存较好的古建筑遗址,又被当地政府开发成商业美食一条街。当地各色特产小吃琳琅满目,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寻心仪的食物,大快朵颐。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巷子内的民居具有川西风格的庭院形态,建筑构件如窗扇、雀替垂花柱等从细节上再现了老成都的生活韵味。宽巷子,一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窄巷子,一条小资最爱的情调延长线。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
锦里,成都版清明上河图,这里是感受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做外表,川西民风、民俗做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听当地朋友说,来成都是一定要去武侯祠的,因它是纪念蜀汉军师诸葛亮的祠堂,求官的、求学的、求财的都会来这里祭拜。祠堂内的陵和庙、刘备庙、孔明殿等都颇具看点,尤以唐碑、明碑、悬匾、对联为佳,不由使你想起诸葛隆中对的远见卓识,草船借箭的妙计,联吴抗曹的奇谋,八擒七纵孟获的胸怀,空城却敌的胆略,木牛流马的巧思,淡泊名利的情操和鞠躬尽瘁的一生。
杜甫草堂
中学课本里收录不少杜甫的诗歌,和李白飘逸洒脱的浪漫主义风格不同,杜甫过于写实,他诗歌里选择的人物又都是带有悲剧性的弱势群体,这种写实风格带给读者的印象是杜甫生活贫困潦倒,仕途不如意落魄的文人形象。出身于官宦世家,十九岁离开家乡游历江湖,尝遍世间百态,对民众疾苦的生活感受尤为深刻,这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源泉。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人由甘肃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称“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走进草堂,眼前的粉墙黛瓦彻底颠覆我的想象,这是杜甫的草屋?及至浏览后得知,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扩建,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现已变成溢出集纪念祠堂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文化圣地。
正殿内有杜甫的塑像,再令我差异的是塑像的面容,没有眉头紧锁愁容不展,而是慈眉善目面露微笑,想来草堂的管理者是想让在此隐居的杜甫能暂时摆脱忧虑而开心生活吧。
草堂内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现今茅屋所处位置是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边游览边和朋友谈论起杜甫,一致认为,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但因个性耿直妒愤而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怀才不遇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很深刻的体会。虽然身后统治者出于各种目的的需求将他给予各种包装宣传,但其自身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杜甫最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诗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兼备众体,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极深。
本文标题:成都印象谈到成都映入人们脑海的往往是慢节奏下的悠闲生活
- 相关推荐
【成都印象谈到成都映入人们脑海的往往是慢节奏下的悠闲生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