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红色龙岗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

2023-11-16 09:37:12

记忆红色龙岗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

美丽的高邮湖畔,相依着千年的古镇龙岗,它位于天长市区以北30公里。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沐浴在温暖的霞光里。近处,老街旧宅,古典安详;远处,高邮湖堤,白帆点点。是的,龙岗是古典的,古街、古庙、古阁、古楼、古树、古牌匾相依相偎,相得益彰,错落成一个描摹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古民居群落,她纯天然地向人们展读着历史,展现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龙岗,走出了陈门四进士,至于举子、秀才则不胜枚举,还有传说中的文武双探花韦镜湖、韦镜川兄弟,而关于状元戴兰芬的逸闻则尤为夺目。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红色的记忆,龙岗是红色的,是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坐落于古镇之中,与古民居交相辉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粟裕、张云逸、罗炳辉、郑位三、方毅、张劲夫等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文化界著名人士贺禄汀、范长江、沈亚威、沈西蒙、涂克等先后在这里任教生活过,他们的光辉事迹使得这座千年古镇又成为皖东地区独具魅力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
  龙岗,古时又称“芙蓉岗”,据说原是高邮湖泥沙淤积而成的一片高地,犹如花瓣,状若芙蓉,因船民们经常在这里停息,久而久之,竟不知从何年起,逐渐形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小镇。小镇三面环水,碧荷万倾,芙蓉点点,遂成名副其实的芙蓉岗!只要你踏上高游湖堤,芙蓉古镇,便尽收眼底,这里古树参天,景色秀美,近前可领略镇上小桥流水,花香鸟语。走进芙蓉古镇,行进在阡陌交错的古街道上,徜徉于秦砖汉瓦的庭院深巷之中,浑然不觉自己已融入历史。古镇距今已走过千年的脚印,街道两旁的建筑大都建于明清时代,至今尚可窥见其一斑——雕梁斗拱,排山隔扇,浮梁浮柱便是她古典的衣衫。古街幽巷,长条青石板安详静卧,只要你走在上面,便会感到心灵的纯净和最美丽的释然。
  龙岗的风貌是古典的,龙岗的历史是厚重的,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龙岗有着值得骄傲的光彩页章。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八分校旧址在这里烙上了红色的印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过抗大军人的足印;这里的每一处旧址,都蕴含着许多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一九三八年的隆冬,寒风凛冽刺骨,日寇疯狂进攻,皖东、皖中大片国土,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为了挽救水深火热之中的沦陷区人民,一九三九年五月,遵照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建立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成立了以张云逸、徐海东、罗炳辉、邓子恢等同志为主要领导成员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下辖第四第五支队挺进皖东地区,很快地这两个支队由原来的五千人发展到一万余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原局决定成立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校址在天长县的汊涧镇。学校蓬勃发展,容纳学员近千人,实实在在担起了为部队培养基层干部的重任,这就是抗大八分校的前身,也是后来组建抗大第五分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进行整编。原江北指挥部所属第四、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改编成新四军第二师。由张云逸副军长兼师长,罗炳辉同志为副师长。为了加强二师和根据地建设,根据华中局和军部关于各师、各根据地应建立抗大分校的指示,一九四一年五月四日,二师以原江北指挥部军政干部学校留在淮南的一个大队为基础,在天长张公铺成立抗大八分校,后因日军疯狂扫荡,八分校由张公铺经铜城迁至龙岗镇,开始了正规化办学的历程。
  仲夏的龙岗是美丽的,一九四一年高邮湖畔的古镇龙岗更是美丽的:洁净的街道,张贴着各色标语,解说着古镇的特大喜事。南头铜龙河北岸的胡家大滩下锣鼓喧天、彩台高搭。四乡八镇的农民、民兵,本镇的居民扶老携幼涌向胡家大滩,霎时,大滩便被湮没成人的海洋,这种热烈的气氛是古镇罕见的。只见彩台前七百多名身着军衣的战士坐在各自的背包上,他们当中有两鬓斑白的老战士,大部分是虎气生生的青年军人,还有一排飒爽英姿的女兵,这是龙岗人民隆重集会,热烈欢迎抗大八分校来龙岗办学的一幕。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记忆红色龙岗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

  • 相关推荐

【记忆红色龙岗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