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2024-04-13 22:50:44

味道

用甜酸苦辣咸来概括食物的味道似乎太过单调。 更具形象的,是《端午的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有声有色有味。《舌尖上的中国》更是充分展现了中国人高超的厨艺和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 在上海,你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风味的食物。从路边摊到苍蝇馆再到米其林餐厅,异乡的游子都在寻找家乡的味道。 而关于上海人的味道就是,不时不食。 立春至清明前的刀鱼最为鲜美。 小暑来临各式糟货,咸鲜爽口。 秋风起蟹脚痒,蟹膏蘸上姜丝醋,嘬上一小口花雕,滋味浓厚。 冬至的热气羊肉,或白切或红烧的汤面,撒上碧绿的大蒜末,从视觉到味觉甚为满足。 味道是不可复制的。 一份罗宋汤或是一碗红烧肉,一百户人家烧出来的是一百种味道。归家的路上嗅到飘来的烟火气息,就晓得 阿姨的红烧肉今天放了八角,伢叔的糖醋排骨有点烧糊了...... 味道也是一种记忆。 深夜与友人长谈,他说,品尝过无数珍馐,最留恋的是童年时奶奶做的青菜汤。 过年时贪吃了很多肉,碧绿的菜汤化解了油腻,留有清甜。 可惜再也喝不到了,他的眼神暗淡了下来。 奶奶不在了。 蓦然想起十岁那年,夏日的午后,我在房间看书,父亲难得下厨给我炒了一碗饭。 蛋炒饭。蛋液包裹着米粒,粒粒金黄,富有弹性,鸡蛋的鲜香和米饭的甜融合得刚刚好。 越长大越疏离,我已离家多年。 我晓得,味道只留存在记忆里。 味道也像是性格。 我从前嗜辣,辣到涕泪横流,也许认为这可以释放压力。 嗜辣的人脾气火爆,行事风风火火。 曾以为一辈子都爱这种味道,世事难料。 人生充满了变数,你不得不改变。 从嗜辣到怕辣,我用了两年的时间。 有次想试验自己,吃了两口辣椒,结果就是 从食道到胃像是被火灼烧过,恍惚看到我是喷火女娃...... 如今见到辣椒,由生理到心理都望而生畏。 奇怪的是,从前的我是如何忍受辣的快意恩仇? 味道的改变也预示着性格的悄然变化。 那些试图希望我改变的人们,若是遇到从前的我,一定会认为现在看到的我,不太真实。 变化的不止有性格,还有胃。 一只家常胃。 偶尔被朋友拉去打牙祭,它挣扎着拉扯我所有的神经,我蹙着眉,捂着胸,旁人看我的眼神—— 东施效颦...... 吃完药,喝完稀饭,折腾许久它才平复。 新鲜的食材只需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才能保留和还原食物的本味。 例如一碗白米饭,一盘菜心。 大米须是东北大米,菜心是油菜花未开花时的小青菜。 刚煮好的米饭粒粒剔透,光洁如玉,温暖带着潮湿的甜。 菜心或白灼或清炒,少许糖和盐调味,青翠欲滴,甜脆可口。 菜心就米饭,妥帖地安抚着我的胃,还有无处安放的焦虑。 果真是家常胃。 从十指不沾阳春水到洗手作羹汤,开始自嘲 原来我也会烧饭?! 最饱家常饭,最暖粗布衣。 人生百味,最美是食物里的人情味。 就是伤悲,衬托欢喜 就是酸苦涩,亦要细味。 现实世界,很美 苦渗着甜味。 注:上海味道里所提及的食物乃冰山一角,其他的不胜枚举。 2017.3.10 (惊蛰已过) 上海 尾尾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味道

  • 相关推荐

【味道】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