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为政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2023-05-12 18:11:42

出自《论语·为政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自《论语&1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1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自《论语&1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出自《论语&1为政》:“君子不器。” 5、【北辰星拱】: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1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出自《论语&1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1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8、【周而不比】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出自《论语&1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9、【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1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0、【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自《论语&1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出自《论语&1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论语&1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13、【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1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4、【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出自《论语&1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5、【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出自《论语&1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出自《论语&1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举直措枉】: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出自《论语&1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1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9、【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自《论语&1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1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多闻阙疑】: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出自《论语&1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2、【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自《论语&1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出自《论语·为政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 相关推荐

【出自《论语·为政篇》中的成语及解释】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