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仍然流传着古人们总结出的俗语典故。在这些俗语中,有的俗语落后于时代,尽显封建思想糟粕、而并不符合当代的价值观。
但仍然有一些俗语,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定的经验,明白一些道理。
比如说笔者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这句俗语:“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古人此话有何用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父子不同舟
首先,对于这句俗语,一些人会将它理解为“父子二人的心不齐”,这些人是将这句俗语的意思和“二人不看井,三人不看树”理解为一个有意思了,这样的理解就属于对这句俗语的误解。
那么它应该如何解释呢?其实,古人们想要通过这句俗语表达“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我们有时会听家中的长辈说到类似于“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的话,来劝告我们学会“规避风险”,而“父子不同舟”想要表达的内涵也是这样的。
在古代,古人们尚且没有像现在一样能够拥有预测天气的科学技术,他们对于天气的推测,往往依靠个人经验和一些“占卜”。
而天气又对乘船这样的行为十分的重要,再加上古代的救护措施也不完善,一旦遇上不好的天气或者意外,导致船沉入水里,船上的人很难存活。
而在古代,人们对于“传宗接代”的信仰尤其的深,而男子的地位在一个家庭中也远远高于女子。
比如说古代让女子遵循的“三从四德”中的“三从”就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思想层面上就规定女子成为男子的附属品,所以一个家庭的父亲和儿子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所以说“父子同舟”就是把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两种人摆在了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一旦发生意外,那么对于这个家庭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因而才会有了“父子不同舟”这样的俗语。
而在现在社会中,每年的节假日都是外出的高峰期,一辆车内坐着的可能就是家中的老小,所以在开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规避危险发生的可能,什么都不如一家人的安全更重要。
二、酒是色媒人
与现在的“自由恋爱”不同,古人们大多数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媒人”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嫁娶中则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
这里的“色”可以理解为“乱来”,而将“酒”比作媒人,点明它与“色”的关联,意在表达酒使人糜烂以及酒能使人乱来。
酒可以刺激人的神经,使人有一种“热血沸腾”和“飘飘然”的感觉,而对于相对含蓄的古人来说,酒就可以让人更能放得开,因而很多人会用酒来助兴。
通过一些古代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酒”在“性”中占据的重要作用。
比如说,在经典的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中,二人在“王婆”的撮合下吃饭,饭桌上二人都饮了酒,然后就顺其自然的发生了之后的事情。
如果这个人心性坚定,那么就算是他喝了再多的酒,也可以如那柳下惠一般坐怀不乱,但很多人是把这“酒”当作自己沉沦下去的一种媒介、一个借口。
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就像人们说的“花花世界迷人眼”,我们只要是存活于世,不与这个社会断绝,那么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
而“酒”就像是一个“引子”、一个媒介,一些人通过它沉沦于诱惑之中,从而犯下错误导致不好的结果,而有些人把握了适当的尺度,坚持自己的操守。
当然了,笔者并不是说酒是一定跟那些“腌臜”事有关,有些人是单纯的喜欢喝酒,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喝酒聊天的感觉,许久不见的朋友在喝上一两杯酒后,敞开心扉,打开了话匣子,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而
那些借助酒行越轨之事或者是“酒壮怂人胆”,让他有了那样的“胆气”的行为,都是不值得提倡以及需要规避的。
诱惑就在那里,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他们,那不如我们选择去规避,提高自己的防患意识和抵制住诱惑的的能力。如果做不了柳下惠,那就抵制住诱惑,在错误发生之前就将苗头给掐灭。
各位是怎样的理解这句俗语的呢?欢迎各位的讨论
本文标题:古语说“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古人此话有何用意?
- 相关推荐
【古语说“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古人此话有何用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