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照顾老人是最基本的孝道。近日,读者王红梅聊起了她注重引导父母自理自立,不当“宅老”的话题在老年
朋友中引发了热议。
“父母只要身体硬朗,买菜、煮饭、洗衣、购物都让他们自己来,就算是看病,我也只是在一旁协助挂号,大部分都让他们自己操作。”她的出发点是凡事都为长辈代劳,如同温水煮青蛙,会慢慢剥夺他们的自主能力。“帮助老年人提升
生活自理能力,增进自信心,维护其尊严。由自己掌控的晚年,才能真正实现有质量的晚年生活。”作为一种新养老观念的“自立”,能得到老年人认同吗?
生活自理 有作为才有
快乐
有媒体发起一项调查:“养老,老年人是
选择自立,还是依靠他人?”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老来靠自己”的观点,多数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会将生活自理能力作为衡量自立的主要标准,他们不愿意子女过多干涉自己生活。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自立是老年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自立养老,有助于老年人活出自信,活出价值。
杨建华表示,老年人奋斗一生,早已形成固定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晚年也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子女“一厢情愿”代劳,迫使老年人改变原本舒适的状态,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中用”了。相较而言,老年人在情感上对子女的依赖较多。比起生活、体力上的照料,他们更希望儿女可以常回家看看,陪着聊聊天、说说话,给他们带去慰藉。
树立独立自强观是老年人走向自信的重要途径,过多依赖心理会让其失去生活动力与热情。“能自主选择生活内容的老人最幸福。”杨建华表示老年人晚年自信主要来源于“我能”“我想要”以及“我被需要”。拥有生活支配权,做力所能及的体力活,独立完成衣食住行,帮助家庭减轻负担……会让老年人看到自我价值。
过分依赖是衰老催化剂。老年人坚持自立养老,充分发挥
个性和特点,不但有利于改善精神状态,克服自卑、消极等负面情绪,也更易获得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的美好晚年。
精神自立
消除晚年孤独感
“思想倦怠比身体疲惫更可怕。”浙江省时代养老服务评估与研究中心主任陈雪萍表示,随着年纪增长,人体内器官功能不可避免会衰退,大脑也是如此。老年人更需主动用脑,勤于思考,补充生活技能。平日里,儿女可以适当放手,鼓励父母独立办理证件、呼叫网约车、学习网购,让他们跟上时代脚步。愿意接触新鲜事物,是老年人获得成就感的开始。
陈雪萍认为,老年人不能让自己成为一座孤岛,儿女不是唯一精神寄托。当
一个人的生活重心变得狭窄,便极易失去情绪主导权,从而逐渐自我封闭,造成精神抑郁。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人体能,降低抗病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鼓励老年朋友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兴趣小组等,拓宽自己的人际圈。这样不仅能获得新信息,启发大脑思维,还能得到更多关怀和支持。她呼吁,做精神自立的老年人,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像年轻时一样追求生活乐趣,以开朗心态享幸福晚年。
自立支援
让老人更自信
杨建华指出,自立养老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老年人的自立程度会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态逐渐发生变化。面对身患疾病、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老人,外界的自立支援很重要。
所谓自立支援,是指照顾者通过鼓励、支持和适当照料,帮助老年人自立,重新找回生活意愿与尊严。
杨建华告诉记者,他曾在某家疗养院遇到一位因中风而
行走困难的老人。由于身患疾病,老人变得性格孤僻,不愿外出活动。护工理解老人的情绪,每日坚持让他在室内独立做康复训练,并不断给予鼓励与夸奖,为其注入自信。
除生活自理外,经济独立也是老年人自立养老的体现。陈雪萍表示,自立老人本身就是宝贵的养老资源,自立程度提升意味着他们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力在提高。当今社会应该为困难老年人增加福利保障,鼓励他们融入社会,从而树立对生活、
工作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据《浙江老年报》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由自己掌控 才能实现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由自己掌控 才能实现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相关文章:
关于爱情2023-08-27 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