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周末,我与堂姐相约回老家摸田螺。农历九月,田螺肥满且腹内无螺仔,吃螺正当季节。伯父和父亲各有一口鱼塘,是爷爷给两个儿子的,里面放养鱼,伯父往塘撒了田螺。在鱼塘里面撒田螺有三个用处:一是食用田螺;二是喂养鱼;三是田螺吃食塘里多余的藻。
鱼塘壁爬了许多田螺,它们张开鳞片,伸展触须,把大半个身子露出壳外。起初我们用简易渔网来网螺,因螺距鱼塘边近,堂姐和我卷起袖子,俯着鱼塘边,徒手即可触及螺。
要不了个把钟头,我们便满桶而归。摸回来的田螺,搁在装了清水的桶里,每天约两次换水,目的在于排出螺内的泥沙。搁两天后,刷洗螺壳表面。在烹调之前,钳去田螺壳尾部分,以便酱汁充分渗透田螺内部。
爷爷炒的田螺鲜美可口。与鲜紫苏混炒,香气盈口,让人食欲大增。可惜,爷爷已经仙逝,每次吃炒田螺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爷爷。不仅是因为爷爷给予了父辈养殖螺的鱼塘,或炒田螺是爷爷的拿手菜,更是因为爷爷对孙辈的疼爱。
晚餐,摆上了以我们在老家摸的田螺为材料烹饪的炒田螺。父亲品尝着田螺,讲起爷爷的往事。爷爷摸田螺、网鱼、捉泥鳅置换粮票,买来一家子吃好长一段时间的口粮。爷爷虽然识字少,但为人本分、勤劳踏实,用自己辛勤劳力养育家中5个孩子。待孩子成年成家,仍不弃劳作,依旧种植庄稼、养殖鱼。我从孩童时,就喜爱吃田螺,搭着餐桌吵闹父母用牙签挑螺肉。父亲成家后在镇区生活,爷爷摸田螺,捉泥鳅,从老家带来镇上,为了满足嘴馋的孙女。父亲还说,爷爷做了一辈子农民,是在马铃薯种植地里突发中风疾病,在一生辛勤耕作、热爱的土地里倒下的。
父亲讲起在那困顿年代,田螺是家里餐桌的一道至味。昔日盘中至味,今时家常小菜。品着盘中炒田螺,望向夜空,月亮高挂中天,我陷入无边的遐想。改革开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利好政策,让百姓生活富裕起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少不了祖辈勤劳苦干的付出,他们立起了善良正直、不怕苦、能吃苦的好榜样。我们有义务把祖辈和睦勤劳,务实肯干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本文标题:中秋佳肴炒田螺
- 相关推荐
【中秋佳肴炒田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