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学习问题操碎了心,其中最容易被诟病的是注意力问题。
一位妈妈形容自己孩子晚上写作业,写两个题,愣十分钟,再憋几个字,上厕所蹲半小时,再背几个单词,出来吃水果花二十分钟。写作业异常煎熬。很多老母亲表示,看孩子写作业,能当场直接暴毙。
去学校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也反映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小差。
怎么办呢?训练注意力吧,然而,效果了了。
讲道理吧,上课要认真听课,写作业要注意力集中,只有这样才能成绩好,才能上好学校,有好前程。听到耳朵结垢,也没用。
注意力问题,跟大家的理解可能有偏差。除了先天性的注意力缺陷障碍,大多注意力是人为被破坏的。
我们经常误以为注意力问题,是意愿问题。好像孩子明白事理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就不会走神了。
其实注意力是能力问题,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是因为能力受到了损伤。
我们明明看到他打游戏能坚持五六个小时,和朋友聊天,能聊到晚上一两点;拼乐高能玩一整天不疲倦,他怎么看都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
难道他是选择性注意力不集中,仅仅在学习的时候发作?你猜对了。就这么气人!!
这是什么道理?
1岁半左右的孩子,喜欢一些脏乱的东西,会经常遭到喝止。或者他自己一旦玩点什么,家长们总喜欢跟着后面不停地说话,一刻不得安宁。
等到了孩子刚上学、需要通过做题练习思考、发展注意力品质的时候,很多妈妈就陪在身边监督作业。孩子一停顿,妈妈们就开启追问模式,哪道题不会吗?要不要妈妈来帮你?
注意力和深度思维,都需要思考的时间去发展。这种长期处于干扰环境的孩子,这两方面的能力都将受到损伤。
现在的孩子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起书本,有很多更能收割注意力的游戏、电视、动漫、小说横空出世,在争夺孩子注意力方面,商业套路实在太多了,防不胜防。
而这些东西的内容之精巧、感官刺激之丰富,完全不需要孩子有主动注意力,就可以沉浸其中。
注意力的关键就在于,他需要主动性,学习尤其需要主动注意力。孩子们需要主动的观察思考,才能把书读好。
但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方式和外在环境,都在削弱这种主动性。
好多孩子被养得既不愿意动身子,也不愿意动脑子,他们只喜欢动手指。
虽然我列举了很多破坏注意力的方式,我觉得最破坏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孩子感觉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为别人做的。
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涣散,打游戏、看电视、聊天的时候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
所以注意力的养成,也很简单,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
让他爬,让他摸,让他玩耍,让他脏兮兮,让他摔跤,让他自己吃饭,让他乱七八糟给自己穿衣服,让他自己写作业,让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允许他以孩子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
把他的事情交给他自己的同时,就交给了他一份自由和一份责任。自由是成长所需要的空间,责任是成长的战利品。
注意力品质,还与另外一个因素息息相关,那就是热爱。
一个孩子会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像我家宝宝,最近迷恋上驾驭我的高跟鞋,每天都穿我的鞋子,练走路,一不小心摔一跤,爬起来继续。可见,孩子们天生具有聚焦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
所以要想办法把学习变成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动脑子。
这一点跟学习的内驱力相同,丧失了内驱力,学习就变成做样子了,学不精学不深。
注意力问题,是个广泛存在的问题,那些多年如一日能专注的人,大多干得不差。
注意力好,本就是个稀缺品质, 就像在很多家庭里出现的画面——爸爸妈妈躺在沙发上,咧着嘴看着手机乐,一边头也不抬地训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不好好读书,像你这样以后能干嘛?
孩子说:以后想跟你一样,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看视频。
果然是,言传不如身教。
美国一项专注力研究发现,婴儿的专注时长与陪伴他的成人的专注时长密切相关。实验发现,在与孩子互动时,成人专注度高的,孩子能专注的时间是其他组的4倍。
所以他们认为注意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要从改善陪伴他的成人的行为开始。大人如果陪伴时心不在焉、敷衍、看手机、没耐心,那么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就差。
如果我们关心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提高自己陪伴的质量,且遵循以下原则:不主导、不打扰、不控制
- 相关推荐
【为什么你的孩子能专注打游戏,却没法专注学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