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三月,偶感风寒,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难受。淮安冬日里的鬼天气,临近将死,也不言善,倔得可以。
小病将愈,心便又惦记着要飞了,那就选一座小山来爬如何?人到了盱眙,想来,那里的第一山还不曾去过,不如一试。
江苏无山,大概中国的任何一个省份,都可以这样嬉笑它。但江苏是不愁古往今来的文化人的,他们大笔一挥,便有了一处处江山胜迹。对江苏的山,有的那一点点向往,还来自韦应物的那句,“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至于“淮上”的哪座山,有如此魅力,让先生忘却“北归”,《唐诗三百首》上的注释没有答案,不
知道也好,省得人失望。
半月阴霾后的一个春日里,午后暖融融的阳光给得正好,让人理直气壮地不哆嗦。第一山不高,也没有“山”字那样的起伏,只缓缓的,犹如美人的一道蛾眉。春游的时间尚早,捱过冬日的松柏有些憔悴,而春日里复苏的芽苞更还青得唐突。尽管身体差强人意,但拾级一磴磴而上,依然让人乐得登高之趣。
第一山,原名都梁山,得名“第一”,全在于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一次偶然青睐。米大书法家,有诗云:
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那时的米先生,由京师南下涟水赴任,风尘仆仆,志得意满。也乘着米先生的兴,淮水上,便有了这么座雄赳赳、气昂昂的山。
从大成殿登到玻璃泉,不多路,留下二分薄汗,身体尚虚,但能在春光里,施展下身手,也是解气。山间有一飞檐小亭,亭下有小池蓄水,池边一青石雕就的龙头,将汩汩的泉水吐出。亭旁石壁上,书着“月到风来”,再有“第一泉”。我笑,为何事事总要争个第一,好不张扬。池水清澈,让人不觉会掬起一捧,嗅了嗅,没敢喝,撩在脸上,清凉沁人。亭旁两棵玉兰树,高高大大,这个时节,开得正好。
再上到淮山堂,堂侧有小园名“杏花”。园内却植杏树几棵,
花开正闹。小园深处,有春昼亭,小憩亭间,凭栏倚柱,江淮风光,尽在眼底。午后的阳光,催得人倦怠,闭上
眼睛,将满脑袋的思想撒手,只留下一双耳朵,去听空山松子落,去听黄鹂深树鸣,还有江上的过船,不息的马达声永一个节奏地,嗒嗒嗒的远远传来......
晓梦中,苏醉米癫,一一从江上泛舟而过。不忘的韦苏州,握着酒盏,迤逦歪斜地走来,扶着肩头,老泪纵横地吟着,“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我短着舌头说,这句最好......这句最好,喝,不醉不归......
缠人的风,带了阵阵凉意,叫人打一个冷战,惊了好梦。山间来了一群来此遛弯的老人,喧闹着,让山林不再寂寞。
随着老人们一起,来到了“第一山”碑刻。那是米芾的手迹,三字沉着稳健,收放自如,大气磅礴。记得,第一次见到那题记,还是在嵩岳的太室山。那时心里还觉得,这嵩山好霸道。不曾想,米先生挥毫的三个大字,原也是嵩山借得的,真迹在这里。因而却是又羡慕起江苏的山水来,不用花费力气,只需等待着过往文人,来
千年一叹。
过了碑刻,再上也便到了出口。不愿就此离开,盘桓于山中,也找不到更好的景色。翻回到会景亭,坐在题刻旁的石栏杆上,听着那一群老头儿,闲扯家常,他们说得多是江淮方言,我听得大懂,也不大懂。而后又返回到春昼亭,想拍杏花,又觉花开得太薄,对了几下镜头,便收了心思。
又翻回亭下,盼着再来一个晓梦时,电话响起,盱眙的同事来了问候,大家约了见面的地点。而我呢,打发完了这个下午茶的时间,也该下山,开工了。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云 . 游』人在淮安⑤ ——第一山
【『云 . 游』人在淮安⑤ ——第一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