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是当代诗人、小说家,“第三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强调语言在诗歌写作中的本体地位,推动了中国新诗重新回到语言本身。韩东著有诗集、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及散文随笔集五十本,近两年出版有诗集《奇迹》《他们:四人诗辑》(和毛焰、于小韦、鲁羊合著)《悲伤或永生:韩东四十年诗选》、小说集《幽暗》《狼踪》以及随笔《五万言》。不久前,韩东凭借诗集《奇迹》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10月14日,“文学的星空——当代文学名家展暨韩东诗歌分享会”在南京开幕。这一次展览综合画作、书影、电影海报等元素,呼唤读者走进韩东创作的文学世界。 作家鲁敏,学者傅元峰,评论家何同彬,出版人、作家李黎,诗人、诗集《奇迹》策划人马铃薯兄弟也来到韩东诗歌分享会,与读者畅谈韩东的文学魅力。
分享会现场
在活动现场,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年轻学子先后朗诵了韩东的诗歌。《离去》《藏区行》《温柔的部分》《我因此爱你》……他们所朗诵的诗篇皆由他们自己选择。学生朗诵 学生朗诵“韩东的诗歌,对于很多非专业的读者是非常友好的,适合与人分享。有很多诗带有知识分子素养的写作,学者化明显。还有一些诗,意象跳跃很大,具有抽象、诡谲的比喻。但韩东的诗既能很好分享,又有深度。”鲁敏感慨,她非常高兴能够听到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的朗诵,“不管是哪个学科背景,都还有这么多的人在读诗,又以这么端庄、深情的方式朗诵。希望大家的生活中还能留有时间给诗歌。”
傅元峰表示,学生读得很真诚,不过他从中也感受到一种隔阂:“其实,韩东的诗歌,更多的时候,适合一个人利用自己的方言,慢下来朗诵。他的诗歌是一种给文学和音乐更多可能性的诗歌。”他还感到,韩东的文学世界,是可亲可近的,但当真想走近他的时候,又可能感觉很远。
早在几年前,何同彬就写过韩东诗歌的研究资料,当时研究韩东诗歌的人还不多,大部分都是研究他的小说的。何同彬说,韩东的影响力很大,无论是诗歌史还是文学史,“他们”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个人觉得韩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论是韩东‘他们’所建构的诗歌生态,还是其个人创作,都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从韩东的《悲伤或永生:韩东四十年诗选》里看,他的诗歌写作一直在思考,不同阶段都在提高他的写作的敏感度。”
“一个作家从二十几岁开始写作,至今也有四十几年。相较于其他诗集,韩东的这本《悲伤或永生:韩东四十年诗选》具有特别的意义。他的写作从伴有争议性,到跳脱这类写作,他开始考虑永恒的内容。从最初到现在,韩东语言的气息几乎没有太多变化。他并未受外在的影响,他的影响来自个人。”李黎称。
在马铃薯兄弟看来,韩东一直在路上行走,不断地往深处走,不断超越自己。“在做编辑的时候,我对韩东作品的阅读,和刚刚年轻朋友的阅读,有非常不一样的体验,我觉得韩东的每一句都能抵达内心的深处。”
本次活动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主办,《青春》杂志社承办。值得一提的是,韩东与《青春》的关联十分紧密,可以追溯到两代人的奋斗岁月。韩东的父亲方之、韩东的哥哥李潮、韩东,他们都曾在《青春》工作。
“《青春》是我父亲方之创办的,我的哥哥也在《青春》做编辑,受他们影响,我也开始了文学创作,我第一次发表是在《青春》,第一次获得文学奖也是在《青春》。虽然去年我从《青春》杂志退休,但现在也一直在主持栏目。”韩东说,“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青春》是不得了的存在,当年它的最高发行量达65万册。不少作家说没想到《青春》居然一直办到今天。1980年代的文学热退潮以后,很多文学刊物都不复存在了。所以《青春》还能继续扶持年轻人,真的很不容易。”
他最后送给了在场大学生们一句话:把自己热爱做的事情和谋生放在一起去做的时候,真的是一种天赐。“现在我并未觉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我仍然在写作的路上。”
《青春》杂志主编李樯透露,从明年开始,《青春》将全面面向大学生。“我们不会以名家要求去看待你们的作品,更多的,是抱有鼓励大学生写作的初衷去对待作品。未来,一定有成为大家的潜力年轻作者出现。”
韩东(右)本文标题:韩东诗歌分享会:把时间留一点给诗歌
- 相关推荐
【韩东诗歌分享会:把时间留一点给诗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