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陶岘西塞山诗歌故事

2023-05-19 10:21:46

唐朝陶岘西塞山诗歌故事

陶岘“西塞白鹭”诗背后的故事

——诗歌之山西塞山的故事之一

●李全修

来源:黄石日报

西塞山是黄石名山。因为险要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可谓军事西塞山;因为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成为唐代许多著名诗人吟咏的对象,又可谓诗歌西塞山。


对于西塞山的特殊地理形势和自然景观,唐代符载《土洑镇保宁记》曾有十分具体的描绘:


夏口至西南四百里,其山曰西塞,其镇曰土洑。山镇相距,可百余丈,崖岸中断,呀然摩霄,大江浩浩,横注其下。其余控荆衡,走扬越,气雄势杰,冈连水汇者,盖数千里。此天用设险于吴楚也。


可见西塞山不仅是军事要塞,由于它“吴头楚尾”“控荆衡、走扬越”的地理位置,又使它成为水上客流和物流中心,成为商贾、旅客辐辏之地。唐时,西塞山麓的士洑镇在太平时节,“士民工商,连樯如云,必将沿于斯,泝于斯”,可见其繁华。


西塞山既有江山壮丽的景观,又是历代兵家征战之所,既是繁华的商业小镇,又是“至暮夜,则渔者唱,樵者和”这样触发诗兴的地方,喜欢漫游的唐代诗人来到这里怎么会不诗兴大发呢?于是,就有了陶岘、孟浩然、李白、皇甫冉、张志和、戴叔伦、韦应物、刘禹锡、张祜、薛能、罗隐、韦庄、皮日休、齐己、钱珝这样一批著名诗人对于西塞山的歌咏,或描绘江山之壮丽,或抒发朋友之情谊,或叙写渔隐生活之闲适,或抒发思古之幽情,形成特殊的西塞山诗歌文化,引领着后世无数诗人歌咏西塞山,使西塞山逐渐成为诗歌名山、文化名山。


陶岘的《西塞山下回舟作》就是一首代表性的诗歌。


匡庐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身。白发数茎归未得,青山一望计还成。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从此舍舟何所诣,酒旗歌扇正相迎。


陶岘,陶渊明第九世裔孙,号风月散人,自幼通晓音乐,是江南丝竹的创始人,撰有《乐录》八章。唐人袁郊《甘泽谣》记载他的生平说:

陶岘者,彭泽之孙也。开元中,家于昆山,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泛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见其子孙成人,初不辨其名字也。


岘之文学,可以经济;自谓疏脱,不谋宦游。有生之初,通于八音,命陶人为甓,潜记岁时,敲取其声,不失其验。撰《乐录》八章,以定八音之得失。自制三舟,备极坚巧。一舟自载,一舟置宾,一舟贮饮馔。客有前进士孟彦深、进士孟云卿、布衣焦遂……逢奇遇兴,则穷其景物,兴尽而行。岘且闻名朝廷,又值天下无事,经过郡邑,无不招延,岘拒之曰:“某麋鹿间人,非王公上客。”


从这一记载,可知陶岘跟他的祖先陶渊明一样也是一位敝屣功名的隐逸之士。


《甘泽谣》记述了陶岘此诗的写作背景:

曾有亲戚,为南海守,因访韶石,遂往省焉。郡守喜其远来,赠钱百万,遗古剑长二尺许,玉环径四寸,海舶昆仑奴名摩诃--善泅水而勇捷。遂悉以所得归,曰:“吾家之三宝也。”


……行次西塞山,泊舟吉祥佛舍,见江水黑而不流,曰:“此下必有怪物。”乃投环剑,命摩诃下取。见摩诃汩没波际,久而方出,气力危断,殆不任持,曰:“环剑不可取。有龙高二丈许,而环剑置前。某引手将取,龙辄怒目。”岘曰:“汝与环剑,吾之三宝。今者既亡环剑,汝将安用?必须为我力争也。”摩诃不得已,被发大呼,目眦流血。穷泉一入,不复出矣。久之,见摩诃肢体磔裂,浮于水上,如有示于岘也。岘流涕水滨,乃命回棹。因赋诗自叙,不复议游江湖矣。


《甘泽谣》是晚唐的著名传奇小说集,许多怪异情节应该出自虚构,只能当作传奇小说来读。不过认为陶岘此诗抒发了倦游思归的感情却是可信的;说此诗作于“行次西塞山泊舟吉祥佛舍”也是可信的,一方面诗题已有“西塞山”字样,另一方面西塞山所在的江边确有吉祥寺。


陶岘既是陶渊明之裔孙,那么匡庐就是其祖居之地,吴越间则是其新居。此诗则是当其行舟至西塞山下时,思回新居而作。第三句说头发已白而归家未得,而今应是归时。第四句表达归意已决,归计可成。五、六句写舟行西塞山下所见之景,两句极具诗意。第七句说从此归后就不再游于江湖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知的写西塞山的诗词中,此诗可能是第一次使用白鹭、芦苇意象的作品,对后代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标题:唐朝陶岘西塞山诗歌故事

  • 相关推荐

【唐朝陶岘西塞山诗歌故事】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