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征人怨赏析

2024-02-28 19:25:02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

《征人怨》作者: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玉门关的简称。
  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
  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题解】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讲解】

  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柳中庸这首《征人怨》,乍看题目。觉得有些熟烂。然而。诗人却不落窠臼。此诗虽亦写怨,却非关征人回首、佳人断肠之类。首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次句出以马策、刀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朝。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马策、刀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内涵。金河和玉关、马策与刀环相比并。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不是金河就是玉关,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刀环。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到极致。教人难以忍受。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最充分的表达。马策与刀环对应金河复玉关,朝朝对应岁岁,音节增加一倍,意蕴上则产生相生互补的效果。从而诗的构思更显得细密周匝。

  三、四两句是诗意的加深和扩展。三春白雪对塞外的环境特点稍作烘托,颇含悲凉之意;全句着重点则是落脚的三个字:归青冢。青冢所在,其时虽属唐辖境,但毕竟为胡域,诗人说归青冢(大约唐军无事时在这一带休整),由这个归字,即可知征人无还乡之期。青冢在这里似也有一种象征意味;难道说我们这些征人也如王昭君一样,将长留塞外么?结句说行军、转战。如果说前二句从时间写征人的感受、情绪,那么,后两句则从空间张大视角,青冢——黄河——黑山,给人以山高水长的距离感。诗人既以万里黄河展示地域之广阔,复以绕黑山状征途之回转曲折。绕是绕来绕去,不同于单线征程,走过不再回头。这个字,同前面的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的重复,单调感一脉相承。诗的前半写征戍无止期,后半则写征途无尽头,结构上也恰好对称,而于字句间透着欲归无计的渺茫。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此诗似乎从总体上暗示给读者这样一个问题:难道这是人的生活么?远在一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过这一类哀怨: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汉末古诗中所谓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其怨甚深。前者是对戕害人性的统治者的反抗的呼声,后者则是血泪的控诉。

  这首诗妙在:写怨而不著一字怨语,毫无迹象可求。诗人布局之巧妙,手法之高明,气象之开阔,格调之雄浑。足以同王昌龄的作品相匹敌。

  【评析】

  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柳中庸征人怨赏析

  • 相关推荐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