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漫谈

2024-02-28 20:30:56

诗之漫谈

前些日子,诗人汪国真去世,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说,这个时代诗人已死。曾经的泱泱诗国,诗已被边缘化,成为小众。

  回想古代诗歌的辉煌,《诗经》如初生儿,牙牙学语,痛则呼,思则念,虽稚嫩但自然天成,韵味无穷;汉魏诗是关西莽汉,慷慨悲凉,刚健有力,恢弘大气;六朝诗是香艳女子,青春靓丽,追逐词章,用典堆砌;唐诗则是壮年男子,圆润浑厚,边塞诗苍劲豪迈,山水诗意境无穷,唐诗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宋诗是人到中年,以文为诗,平和淡然,如老衲谈禅,娓娓道来,义理晓畅。至元明清则是美人迟暮,风烛残年,随着市井文学泛滥,曲子、评书、小说兴起,诗已落寞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到了近代,随着白话文的推广,并借鉴国外诗歌创作形式,新诗进行过不少探索,可惜好诗寥寥。八十年代人们思想禁锢被取消,多年压抑的情感顷刻间化作一篇篇诗行喷薄而出,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朦胧诗风靡整个中国,人们对诗的热情空前高涨。九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诗人又陷入了迷茫与困境,海子、骆一禾、顾城相继逝去,为了谋生,有的诗人或下海经商,或改行写小说剧本,还有极少数在苦苦坚守,那是出于对诗的虔诚,在寂寞中吟唱出的血泪诗行,难免走向苦闷和晦涩,变成谁也听不懂的呓语,陷入了纯粹个人化的写作,这就是当前诗的创作现状。

  歌德曾说过,诗一旦走向内在,它便开始衰落。在古代诗歌中,托物以言志,人与自然常常融为一体,优美的意境来自宁静安闲的心灵体验,而现代的生活现实,正在抹去所有残存的诗意,诗正远离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都使得人们无暇对当下作太多严肃的思考,加上诗本身也变得晦涩难懂,它从当初对自然景物的白描,转为对内心深处的刻画,层出不穷的杂乱意象代替了简洁纯朴的自然美,诗的质量在整体下降。

  诗歌是精神的贵族,是美的化身,是艺术的精华,是诗人戴着镣铐优美地舞蹈。诗的发端来源于人类的想象,当现代科技剥下自然神秘的面纱,当物欲横流吞噬着人类自由高贵的灵魂,当诗人在寻找新的表现形式中迷失自我,当人类还在传诵着上古诗歌留给我们的记忆,诗的未来会怎样?我们无法预料,但谁也无法阻挡我们心中萌发的诗意,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不懈追求,无论它以何种形式表达。

  让我们诗意地去栖居,因为那是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诗之漫谈

  • 相关推荐

【诗之漫谈】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