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写作课|如果散文有生命,它在哪里

2023-06-28 08:07:00

周四写作课|如果散文有生命,它在哪里

  契诃夫的散文体小说《草原》,也可以看成小说体散文。它写了一个小男孩第一次穿越大草原,有些读者印象深的是大草原的风景,另一些读者那里,印象很深的是草原上的人物。

  《草原》是从带篷马车上路开始的,先介绍马车上的四个人物,商人、神父、马车夫、小男孩,然后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风景,遇到了什么事情。这种直接从人物开始的写法,很有可能让我们忽略一件事:契诃夫笔下的人物,才是那片草原的中心。

  “没有出现人物之前,材料是僵死的。”这是《金蔷薇》中的一句话,也是俄国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自身的写作体会。

  他在动笔之前,占有很多写作材料。

  比如他在前往采访地的船上,感受到了不同的白夜:东方低悬一轮苍白的月亮,没有一点光辉。轮船激起的波浪,漂着松树皮无声地滚向远方。这白夜的光辉有一种神秘,一种魔幻,它和一切倏忽易逝的美一样,其短促的生命常常引起人们一种淡淡的哀愁。

  比如他抵达采访地以后,在北方田野上空看到的那颗金星。他从来也没看见过这样强烈的、这样清澈的光辉。金星在破晓前浅绿的天空中,像一滴宝石般的液体那样色彩变幻。它闪烁在荒原和森林之上,显出少女般的美丽……

  比如他采访途中听到一段送葬人的挽歌:“为什么你离开了我们,飞向那死亡之邦?为什么你扔下了我们孤苦伶仃?难道我们没向你致敬,没用那亲切温存的话语欢迎你?……最后你再看一眼,那陡峭的河岸已为鲜血凝结,滔滔的河水光是由我们女人的眼泪汇流而成。啊,为什么死神降临到你身上这样不是时候?……”

  再比如彼得罗夫工厂的丰富的、复杂的、有趣的史料,也是他必须写到作品中的。

  ——那时,他要完成一部纪实作品,写那个始建于彼得大帝时期生产大炮和铁锚的彼得罗夫工厂种种经历。可是,他面对大量写作材料一筹莫展,直到有一天在郊外菜地里看见一块不起眼的墓碑,埋葬的是法军被俘炮手伦瑟维。接下来一个多星期,他查到伦瑟维的档案记录,那个参加过法国革命的炮手,为何被俘,如何到了那个工厂,又在什么时候死去。有了这个贯穿人物,那些僵死的材料有了生命。他在采访时看到的一些事件和景物,也都轻易编织到书里,成为一个整体。

  于是,这本书有了作家的理解和个性,有了作家的风格和语言。

  所以帕乌斯托夫斯基觉得,没有出现精彩的人物之前,材料是僵死的,没有生命。如果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还算可以,但不会成为有个性的好作品。退一步讲,好一点的作家,谁愿意写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

  作品中的生命,就在作品中的人物。

  散文也是一样。

  我们再看一个范例,女作家三毛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

  她在三十岁时前往非洲,实现了小时候的心愿,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里。在别人看来是看破红尘、自我放逐,按她的说法,却是她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非洲奇特的自然景观、异域风情,写出来就是散文,但三毛的这部散文集就像书名那样,写的是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

  第一篇写的是她与男友荷西吃饭的事情。那个来自西班牙的大男孩不认识中国菜里的粉丝,三毛告诉他那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第二次吃粉丝做的一道菜“蚂蚁上树”,三毛告诉他那是钓鱼用的尼龙线,中国人加工变成白白软软的了。

  “有时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心里有点悲伤。”这是三毛骗了荷西之后写下的一句话。

  我大约也是在三十岁的时候,读了她三十岁写的这篇作品,觉得亲切,像是在咖啡馆里,三毛坐在我的对面,用不打扰别人的轻声细语,讲述在大沙漠里打工的荷西和她的故事。两个人很精彩也很无奈,很现实也很浪漫,很苦涩也很温暖

  我看见的是,到了她与荷西穿过一小段沙漠去镇子里结婚的那一篇,书中才出现了沙漠的景象:

  由我住的地方到小镇上快要四十分钟,没有车,只好走路去。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只有我们两个渺小的身影在走着,四周寂寥得很,沙漠,在这个时候真是美丽极了。“你也许是第一个走路结婚的新娘。”荷西说。“我倒是想骑匹骆驼呼啸着奔到镇上去,你想那气势有多雄壮,可惜得很。”我感叹着不能骑骆驼。

  这时候,不是美丽的沙漠感动了我们,而是走过沙漠去结婚的两个年轻人。不信的话,你去沙漠上拍两幅照片,一幅只有大沙漠,另一幅的大沙漠上有两个渺小的年轻的身影,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在三毛的《荒山之夜》里,写了两个年轻人看夕阳,人和风景之间有一种怪异的关系,是因为其中一个年轻人陷入了泥沼,将要失去生命。

  她是这样写的:

  前面是一片广大的泥沼,后面是迷宫山,我转身去望太阳,它已经要落下去了。再转身去看荷西,他也正在看太阳。夕阳黄昏本是美景,但是我当时的心情却无法欣赏它。寒风一阵阵吹过来,我看看自己单薄的衣服,再看看泡在稀泥里的荷西,再回望太阳,它像独眼怪人的大红眼睛,正要闭上了。几小时之内,这个地方要冷到零度,荷西如果无法出来,就要活活被冻死了。

  现在请你注意,这里本来是可以不写风景的,即使当时真的有夕阳也可以不写。你可以试一试,把这段复制粘贴,然后把有关风景的文字删掉,再对比原文读一下。你可能有了一些进步,知道了那个叫三毛的散文作家,调动环境因素为人物故事服务的理由。

  是的,在散文里,环境是为人物服务的。

  其实,在这一段文字之前,三毛写了大段风景,只是为了讲故事的需要——让读者充分感知这个遇险和逃离的故事中人物的处境。

  三毛写道:

  ……海市蜃楼左前方有一个,右前方有两个,好似是一片片绕着小树丛的湖水。

  四周除了风声之外什么也听不见,死寂的大地像一个巨人一般躺在那里,它是狰狞而又凶恶的,我们在它静静展开的躯体上驶着。

  “我在想,总有一天我们会死在这片荒原里。”我叹口气望着窗外说。

  “为什么?”车子又跳又冲往前飞驰。

  “我们一天到晚跑进来扰乱它,找它的化石,挖它的植物,捉它的羚羊,丢汽水瓶、纸盒子、脏东西,同时用车轮压它的身体。沙漠说它不喜欢,它要我们的命来抵偿,就是这样——呜、呜——。”我一面说,一面用手做出掐人脖子的姿势。荷西哈哈大笑,他最喜欢听我胡说八道……

  我抬起头来往地平线上极力望去,远处有几个小黑点慢慢地在放大。那是附近三百里内唯一的群山,事实上它是一大群高高的沙堆,散布在大约二三十里方圆的荒地上。

  这些沙堆因为是风吹积成的,所以全是弧形的,在外表上看去一模一样。它们好似一群半圆的月亮,被天空中一只大怪手抓下来,放置在撒哈拉沙漠里……

  三毛这样写风景和人物,是必要的吗?

  三毛开始散文写作的时候,就知道以人物为重心,这真是很棒的选择,让她的一篇篇散文、一部部散文集,有了生命的气息,在我眼前飞扬。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三毛说。

  “没有出现人物之前,材料是僵死的。”帕乌斯托夫斯基说。

  他们说的是一回事儿。请你记住,一篇或一部散文的生命,在于作品中的人物。

  特邀编辑:董学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周四写作课|如果散文有生命,它在哪里

  • 相关推荐

【周四写作课|如果散文有生命,它在哪里】相关文章:

Copyright©2006-2023 短文学 www.cdrckt.cn 版权所有 手机版 渝ICP备2022004680号-2 渝公网安备 50022602000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