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身处故乡的小山村,每到中秋节时,气温已很凉爽,我们都已穿上了母亲亲手缝制的小夹袄,单纯质朴的我们,盼望中秋节的到来,不是为了吃月饼,更别说赏月了。是可以吃上母亲做的核桃包子、核桃饼、核桃饺子。我们那里盛产核桃,满山遍野,地边塄坎到处都有核桃树,包产到户以前,除每一家有一棵自留树以外,其它都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在中秋节前,核桃已经成熟采打完毕,我们便提着镰刀和笼,拉着核桃杆子,在附近山上、地边那些已采打过的树上树下,搜寻遗漏的核桃,自留树上的核桃除留很少一部分外,其余全部出售变现补贴家用,自家吃的核桃主要靠我们后续的搜寻了。核桃通过去皮、晾晒、取仁、烘焙、研砸等环节,成为糊沫状,方才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吃食。母亲为我们做的核桃包子、核桃饼、核桃饺子,馅儿以核桃为主,或与土豆,或与小蒜相拌,既可包包子又可烙饼。包子油而不腻,特别可口,若与红糖相拌,桃仁需稍大一些,吃起来味道更佳,又甜又香。核桃饼色泽金黄,香脆酥软,既有核桃特有的油香又有烙饼的麦香,是我吃过味道最好的美食。后来我离开故乡,偶尔回去还能吃到母亲做的美味,自从母亲年老进城,到因病去世,我再也没有吃过妈妈做的那些独特的核桃小吃,品尝那熟悉的味道。 如今,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生活幸福。人们不再奢望物质享受,对精神追求愈加强烈。到了中秋时节,或结伴外出享受自然美景,或与亲人相聚,联络亲情,共度传统佳节,而身处异地务工、经商、求学的人,离别故土,此时不能与亲人团聚,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他们往往在中秋佳节之际,过去通过书信、打电话的方式互致问候,现在科技发达,手机微信视频随时便可相见,犹如当面,十分方便。试想古人在那个落后的年代,是何等的不易呀!他们身处异乡,思乡心切,但受社会制度、交通、信息的限制,不能与亲人相聚,只能仰望明月,遥寄思乡之情,便流传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绝妙诗句,比如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朝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这些语句优美,言简意赅,意境无穷的诗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中秋之夜,那皎洁的月色境界,使人不由思绪万千,触景生情,感悟那月圆月缺和人间的悲欢离合,以及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塞外额旗度过的中秋时光,那是2017年中秋节,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年中秋节与国庆长假恰好重叠,放假后,我们一家人乘坐高铁经兰州、西宁,先到嘉峪关游览了一天,次日又途中参观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体验和领略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随后一路乘车在莽莽戈壁向东行使,下午6时许,来到内蒙阿拉善盟额济拉旗,准备次日游览额旗著名的胡杨林景观,顺便也可以看望在这里搞园林绿化工程的表兄。这天恰巧是中秋节,表兄早早在那里等待我们,给我们安顿好住宿,稍事休息,我们便在表兄的项目部灶上准备晚餐,不一会儿,夜幕开始降临,塞外的天特别高远,一层薄薄的云笼罩在天空上,月亮在云层上方穿行,时而露出暗淡的光芒,显得特别遥远,时而躲在云后,不见踪影。想着难以领略想象中塞外的皓月了。表兄的几个老师赶过来时已8点多了,估计和我们一样,是表兄邀请的吧。此时,月饼、水果、丰盛的菜肴摆满了两大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吃月饼,把酒赏月,叙亲情、话师情。表兄看到亲人和他最要好的老师,从老家赶到关外共度中秋节,心里特别高兴,在祝酒时眼眶盈着激动的泪水,说了好多话,喝了好多酒,后因不胜酒力便酒醉昏睡了过去,虽然我们亲朋难得一聚,在塞外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团圆节。但身处千里之外的戈壁,望着这空旷的大漠,夜色渐晚,气温骤降,微弱的月光下看到路边的小草上落了一层白白的霜,想到表兄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创业,实感不易。我还是不免有些伤感,有些寂寥。
本文标题:又到中秋时想起了儿时的中秋、妈妈的味道
- 相关推荐
【又到中秋时想起了儿时的中秋、妈妈的味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