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
文/朱克俭
记得有天清早,在世纪公园用手机拍梅花。
一位挎着照相机的老先生擦身而过,说:你这是逆光。
意思是不宜。
我扭头送他一微笑,什么也没说,继续拍我的。
殊不知,我就喜欢逆光。
是的,拍照,都知道:顺光明亮,侧光立体。
我顺光也拍,侧光也拍,尤其是45度斜上角的正侧光,既清晰又立体——但我最喜欢拍的,还是朝晖夕阳下的逆光。
我喜欢逆光,主要是两种特效:
一是剪影,一是透明。
逆光,其实不是对光的遮挡,而是对光的迎拥。
阳光是挡不住的。
无论你体量多大,即使是仰止的高山,你拥抱阳光时,都会被阳光所拥抱。
逆光,便似无形的快剪,把你所钟情的对象,从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剪出来。
那是一种勾魂似的提炼:耀眼的阳光勾勒出物象的轮廓,把轮廓内所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细节,都化入墨块,把轮廓外所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背景,都化为空白,只剩下一个总的对比,总的形态,总的动势,撼人心魄。
如果是重叠的物象,逆光会更清晰的拉开物象的层次和距离,愈远愈淡,多条轮廓线的交递起伏,如和声,如复调,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助势而不相扰……
剪影之精髄,在其大道至简。
逆光一旦穿透物象,则是另一番情景。
即使细微如一瓣花,一片叶,阳光通透,便会形退而质显,转化为透明体,彻底坦露平时隐于心底的微观世界:花纹叶脉,纤毫毕现。
一花一叶,有厚薄;花团锦簇,有聚散;茂林修竹,有疏密。逆光投射过来,便会分出无数透光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点点落落,斑斑驳驳,如种种剥去一切面饰的隐秘之境的透视和交流。
顺光浮华,逆光见质,有什么比逆光对物象的穿透力更强,使物象更坦荡?
当然,逆光还有一大妙处,这就是反光的折射。譬如波光映崖,使貌似全暗的影像,漾出半透明的柔光,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想象。使人深感,这个世界,不是非白即黑的孤立存在,至深的幽暗处,也传递有至柔的暖阳。
印象派的油画,对这种微妙的变幻莫测的反光,情有独钟。即使是以线写形,不重光色的中国水墨画,也有位可染先生,曾致力于探索逆光下的山水,其反光相映成趣的笔墨技巧,被誉为逆光大师。
就老夫这种业余的手机随拍者而言,能得逆光的剪影和透明之特效,识概括与分析之至理,足矣!若在不经意间,还能捕捉到其反光下的至柔至美,那就更是超乎奢望了。
是的,相对于追者甚多的顺光,我更喜欢与众不同的逆光!
本文标题:散文丨朱克俭:逆光
- 相关推荐
【散文丨朱克俭:逆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