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开这里的时间大概久远了些,每逢我辗转过此地,都会无来由地来上这么一句。事实上,我搬迁到附近也已经一年半了。有一些无事的黄昏时候,我和妻子从家里出来,会在近处的菜市场逗留一阵,然后绕过大马路,就来到师范街了。我对妻子说,三四年前我住在这里的时候,路边那幢高楼还没有盖起来,似乎连要建筑的迹象都没有。然而现在,当我站在它的脚下的时候,我发现时间和空间演变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黑色的墙面遮挡了我的视线,如果要看到更远处的景象,我就必须再绕过它去;站在几年前曾经日日路过的街面上,我总是会感叹:是城市的进程把我变老了。然而我微笑着同身边人说起这些的时候,轰隆隆的车辆仍旧像几年前一样扬起巨大的灰尘。当车辆经过,那灰尘仍未散去,路边丢落的几颗石子,使后面跟来的自行车辆迅速地颠簸了一下。然后我的肩膀就被人拍了一巴掌。等到我回过头去,才发现是几年前的一个旧同事,在憨憨地冲着我笑。他早我十天左右结婚了。
??我曾经租住过的那两户人家,我一直想抽空过去看一看。在那里,我度过了整整一年的孤独而煎熬的时光。有时候夜里睡着突然就醒来,看看表,大约是凌晨两点或三点的样子。在这时我再要睡着就要费一些劲。有好几次,我就从床上爬起来,坐在书桌边写东西。静止的夜里,万物好像都凝定了一般。如果突然有一两声狗吠,会把浅睡的人都吵醒。我记得有一回我写的一篇文字,名叫《若有若无的光》。我记得那时的文字充满了难以言喻的伤感。直到我学会了上网,经常在附近巷子里的网吧中流连到深夜,那种伤感的积习仍旧一直伴随着。我在网吧里写作
散文,对弥漫在身周的叫骂声置若罔闻。有时我会记起师范街小学那里住着的一位
朋友,有好多次,我都想到他那里去。我们相识已经有好几年了,然而我们真正聚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他年长我十五岁左右,在我后来从市中心搬迁回来的时候,他带着十多岁的儿子到我们的住所来过一次。距此大约一年零五个月的时候,我结婚了。此后一周我回请一些帮忙的朋友时,他带来了他的儿子。这个十多岁的小伙子喊出了我的名字,我觉得他非常帅气。
??我走在师范街上的时候经常想起一些陈谷子烂麻的事。2002年
夏天的黄昏,我经常就餐的路边摊早已不见了,那条尘土飞扬的土路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早已刷新了旧址的新建筑。我或者希望过能够在此地碰上出没在附近的昔日的朋友们,甚至希望过碰上那个和蔼的房东大娘。然而没有。我再也没有找到他们的踪迹。那些同我拉呱过家常的,我说不来名姓的故人们,或许早已离开这里多时了。时间上溯得更早一些,1999年,我第一次来省城的时候,曾经在师范街上逗留过的那些瞬间,更像是那些尘土飞扬的往事的粗粗的毛边,它们带着我望不尽的怅然情绪,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这些年来我写诗,但从来没有想起过专为它们来写一首。我的诗歌集里没有师范街。它可能是散文化的。固执。
平淡。安静。作为回报,我也是平淡而安静的。我的生命里,带着抹不掉的师范街的痕迹。我把这里视作我漂流中的又一个
故乡。
??然而我并不
知道,在这条街道上,到底还有多少人,多少故事?我能确定的只是,我并不是唯一的记录者。早在当初,我曾经看到多少年轻的学子们在这里成双成对地出没过。在后来,我还读到过当年并未相识的文友们的评论文字。他曾经回应过我当年的一些记载。我一度想着找到这个善于书写的朋友。作为师范街的过客,他可能比我居住得更久。后来我虽然搬得离这里近了,但却不能说是在这里了,尽管我新近的居住地与师范街之间,仅仅相距了一公里左右的路程。我心里有一个隐秘的愿望,这愿望驱使我,把它们之间的界限清晰地划出来。我知道,这里有一部分历史,只同我的记忆有关系。关于师范街,还有一个包罗更为全面的称谓,叫坞城村。一向以来,我都没有弄懂这些地理学意义上的词语。在我的笔记本里,有大约五万字的小说,都是写师范街的。它有一个总题,叫:《
一个人散步》。这样说起来,我的写作史,慢慢就衔接起来了。《一个人散步》之后,就是《你往哪里去》,这是另外一个记录个人史的散文长卷。直到今天,我都认为,它们是我所有的作品中最为珍贵的部分。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本文标题:师范街的黄昏我和妻子从家里出来
【师范街的黄昏我和妻子从家里出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