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蝶恋花,新年朝阳艳如画。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7描写新年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2017描写新年的抒情散文:2017新春遐想
今天是2017丁酉新春的第一天,农历大年初一。
尽管天空中依旧漂浮着一层雾霾,阴沉沉的,仍然无法遮盖隐藏在每个人心中对新年的美好希冀。毕竟,在人们的期待和盼望中,春天将至,一个崭新的季节就此拉开帷幕。
年三十的美酒似乎还萦绕在心头,举杯的祝福中凝聚了中华儿女对血脉亲情的珍视;象征着金元宝的饺子煮后饱满圆润,热情腾腾地端上桌,袅袅馨香氤氲着笑语嫣然家人的面庞。或许,年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它让辛苦一年的人们,难得有机会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又或者,年只是一场仪式,好让我们有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养育我们的父母道一声感恩之词;当然,年也可以只是一种期待,它让守望牵挂我们的父母,能在这一天盼到我们归来的身影,渐已老去的父母在你进家门时那一句热切地呼唤,为你接过行囊或弹去外套上风尘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在瞬间融化你的冰冷而坚硬心,家是恒久不变的关怀与温暖,是亿万游子魂牵梦萦的精神寄托。
今年的除夕夜,由于全国各地禁止燃放烟花炮竹,虽然少了几许鞭炮噼里啪啦作响的年味儿,但也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与宁静。吃过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欣赏央视为我们准备的精神文化大餐,一边和父母亲人随便聊聊家常,不时发出的欢声笑语,鬓染白发的老人,满地玩耍的孩子,几世同堂,温情弥漫,让我们忘却了时间。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夜,良辰美景佳时,万家灯火璀璨。伴随着零时临近的倒计时,一家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共同迎接农历新春的到来,开启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的幸福生活。
大年初一一大早儿,家家户户开门纳福,喜迎财神。家里的晚辈通常要给长辈拜年,祝福新春。在中国北方的部分乡村至今还保留着初一早上走街串户磕头拜大年的习俗。在人们这相互之间的一叩一拜中,中国人的宗族乡情得以延续,中国的家族文化得以传承。这一精神内涵或许才是年俗中最精髓的内核,通过贴春联、挂灯笼、祭祖宗、大拜年、包饺子、煮汤圆等一系列自古流传至今的年俗活动,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延绵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
此刻,当我坐在桌前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依旧是儿时在爸妈身边过年的情境。爸妈每年总会提前准备好各种好吃的摆满餐桌,炸鱼、炖鸡、烧肉、豆腐干、焖莲菜、酱牛肉、饺子馅儿等等琳琅满目,小时候总会被这些平时难得吃到美味馋得垂涎三尺,有时候还会趁人不注意,偷偷捡一些边角来过过嘴瘾。而最期待的当属爸妈早早为我们准备的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服,年三十当晚就会拿出来在镜子面前比了又比,然后再恋恋不舍地叠得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床头。大年初一醒来,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起床穿新衣喽。
而今物质极大丰富,美食、新衣早已对我们产生不了那么大的诱惑,因而,也会觉得年味儿变淡了,或者只是身处这个时代,我们的心变得麻木了,那些简单的事情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也在日渐减弱,甚至丝毫激不起内心的一丝涟漪。而越是身处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越需要正视和保持自己的内心,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迷失自我,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正所谓小时候幸福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很幸福。
金鸡报晓除旧岁,积极向上节节高,在新年的第一天,慎终追远,我对崭新的一年充满期待。不管终将成为历史的2016曾带给你迷惘失落还是希望欢乐,我们都要以饱满的精神和雄鸡司晨的勤勉,撸起袖子加油干,续写2017丁酉年新的精彩和绚烂。
你听,新春的号角已经吹响,你看,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起航吧,2017!
2017描写新年的抒情散文:2017年,父亲母亲第一次不在一起过年
都说,为了自己的儿女,父母会甘愿做任何牺牲。这点一点也不假。
我的父亲母亲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无论是之前的苦日子,还是现在的好日子,两个人都是一起生活,一起过春节,各自的身边都有对方的身影。老娘不在家,老爹惦记着,总找各种理由让自己老婆回来;老爹不在家的时候甚少。
随着子女长大成家,母亲也跟其他做父母一样,随着弟弟在外照看孙子;老爹一个人在家忙活。母亲每天给父亲发两个孙子的视频,从不间断。前几天,原本计划回家的老娘告诉老爹,今年不回家过年了,要照顾孙子,小孙子太小,回家怕折腾病了。年后回家。这下人家老公不高兴了,连续3天没有回复。估计心里不爽呀。人家老俩口大半辈子了都没有分开过,这是第一次分开啊。看,父母为子女牺牲多大!
还好我没有嫁人呢,能回家过年。致电我的父亲大人,一扫老人家的不高兴。
其实中国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付出的真的很多,尤其是孩子都不在身边,都在外定居的情况。
父亲宠母亲,当然不乐意自己的妻子不在身边。
我心想这才是第一次,也许不是最后一次,希望老爹大人习惯一下吧。实在不行,就奔你的老婆去吧!
2017描写新年的抒情散文:过年
一直想写写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国地大物博,整个版图像一只大公鸡,今年又是鸡年,鸡年值得写。看现在的春节,现代时尚气息浓,没有小时候年味重;虽然小时候穷,但年有味道。今年在合肥过春节好像就鞭炮声有印象,或者到酒店吃喝;这个春节被炸得晕晕乎乎,可爱的大合肥何时才能禁放烟花爆竹。
我的老家天长是典型的皖东农村小镇,春节过得很有意义。小时候常听长辈说:“大人怕过年,小孩盼过年”,这句话到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那时家里穷,一到过年,父母们要想办法筹钱置办年货,给小孩子添件新衣服;还有一到过年要结清所有往来账目;儿时印象中就发生过几次要债的就赶在年三十到欠钱的人家里要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还钱大家都不要过好年。小孩子就盼着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
到了腊月就离过年很近啦,二十三就是祭灶,也有二十四祭灶的。意思是在外奔波的人要赶在这一天回来,过了这一天后也不再出远门。从这天起,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特别是家里的卫生要打扫干净;农村都有土锅土灶台,不像现在城里面的整体厨房。街镇上便热闹起来了,赶集购置年货;原来四五天逢一次集,过祭灶后,天天逢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天长老家的风俗还要赶在年三十前干三件大事:杀年猪、蒸包子和蒸年糕、磨豆腐;家境富裕的可以杀大一点的猪,家境收入一般的就杀小一点猪,反正家家都要杀,杀猪的师傅也要预约,十里八村的会这门手艺的不多,自带大木桶和杀猪工具,关系不错的亲戚、朋友还会被主人邀请到家里面吃“头刀”,主要品尝新鲜的猪血和猪肉;蒸包子和磨豆腐,也是在自己家里完成,印象中,许多家里人也趁此机会忙完了在家里洗个澡(因为一个乡镇也就一个澡堂子,白天男同胞、晚上女同胞,洗澡十分困难)磨豆腐和蒸包子都是大人在家自己干,从泡豆子、和面、发面,到用石磨把豆子磨碎等十几道工序,都是纯手工操作,要忙上一两天。
到了大年三十,家里面的一家之主,要早起煮猪头,一般凌晨两三点,然后端上猪头去周边土地庙敬香放鞭炮,预示着新年新气象。在中午十二点前贴春联、门神、对联,还有的在门上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啦的意思。家里这一年中要是有人去世,不能贴红春联,要贴黄色的或者绿色的春联,而且要连续贴三年;吃饭时也要装满一碗饭,放一双筷子,空一个座位;都表示悼念。中午要烧上一大桌鸡鱼肉蛋,特别要煮两条整鱼(是不吃的,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回锅煮,寓意为看灯鱼)
晚上是年三十“守岁”的重头戏,守岁全家人聚在一起,一定要吃汤圆或者饺子,寓意团团圆圆;一般家长要总结一年里家里的大小事,计划新年如何干;然后给每个家庭成员发“压岁钱”。。。还要熬夜守岁,家里面所有灯是不关的,全家人休息后,大人还要在大门里面贴上“封条”,外面人不能进来,家里人不能出去。(原来农村电视少,不像现在有电视春节晚会等)到了年初一四五点钟时,大人们带着孩子欢天喜地的放鞭炮和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还要在门口空地上画鱼,表示年年有余;空中燃放的烟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家乡漆黑的夜晚点亮的像白天一样,同时也点燃了希望,点燃了愿望。。。
大年初一拜年,天长老家有规矩的,不能乱拜年。全家人换上新衣服,见面要招呼新年好,拜年!年初一上人年(爷爷、奶奶、父母)、年初二丈人年(岳父、岳母)、初三四舅舅、姑姑等长辈。拜年一般吃两顿,先是喝茶,吃点包子、年糕之类的,然后吃正餐,喝酒等。
到了初五,老家简称“财神节”,中午要做几个菜,敬逝去的人,烧香叩头,下午要把家里面的所有坟头烧一遍纸钱。
还有就是十五“元宵节”,中午要烧上一桌丰盛的菜肴,把年三十的看灯鱼煮了吃;晚上一定要吃元宵(汤圆);有条件的地方会看灯会、逛庙会。元宵节后,人们陆续开始外出,干农活。
到八十九十年代,农村条件逐步好转,开始有镇村组织文娱宣传队,挨家挨户表演,主要有狮子、旱船、龙灯、麒麟等。丰富多彩,其乐融融;整个春节文化娱乐活动和拜年走亲访友一直持续到正月结束。过年,实际前前后后忙一个月。
送走猴年,迎来鸡年;大吉大利、大鸡大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笔的机会少啦,想写也写不了几句。有时静静思索,扪心自问,要钱干啥?提升生活质量;现在生活好了,应该舒心、想写就写,想锻炼就锻炼;但现实人们生活却是浮躁的。
鸡年啦,祝福所有朋友们平安、健康、好运、精彩、美好、愉悦、甜蜜、开心、快乐。
本文标题:2017描写新年的抒情散文
- 相关推荐
【2017描写新年的抒情散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