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小书屋。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梅花树。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小石路。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故乡童年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故乡童年的抒情散文:故乡的童年
故乡的童年,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驿站,就像黄昏时驻足,清晨便要启程一样,中间歇息的时间是这样短暂。
在那半工半读的年代,我们校门外的童年,是跟在母亲的背后,在生产队里出集体工度过的。那时候的集体工,一般自觉分为两组,一组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由生产队长亲自带领,负责开山、挖土一系列的重力活,一组是3861部队的妇女儿童,由妇女队长带着,干些积肥、除草的细米子功夫。学生参加劳动,在我的印象里有三大好处。一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们常常要写《最有意义的一天》或者《半工半读就是好》之类的作文,和母亲那一辈的人一起出工,能听到很多我们似懂非懂的东西,把这些活灵活现的见闻写进作文,十有八九能够得个优秀。二是生产队里出工,是有偿劳动,队里有专门的记工员,年终会一次性办决算,我清楚地记得在生产队里,我的底分已经拿到了二分四,工分通过队委会的年终决算,就会折合成现金,工分挣得多,就能分得多劳款。三是出工的学生享受社员待遇,可以出席一年一度生产队里办的集体饭,队屋里的集体饭,自己带椅子坐,几十斤米煮一大锅,锅巴香喷喷的,吃一顿就长大一岁。后来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田土全部包产到户,我也顺利地从3861部队走出,进入了外出求学和参加工作的行列。
故乡的童年,是一出长剧的序幕,剧情悠扬婉转,余音绕梁不散。每每回首往事,都能品出新的意境,新的美好。
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象,还是一年两度的插秧。大人站在田里,激励小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青蛙冒颈,细伢子冒腰”,说的大意是,小孩子弯腰插秧时,不会像大人一样腰痛。在我的记忆中,我是插秧的老积极,总是埋头苦干走在最前面。插秧有着很深的学问。“走头插好秧,走背插讨秧。”说的就是鼓励先进,这个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原理,直到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都指导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故乡的童年,是一轮高悬的月亮,照着蓝天碧水,映着河流山川。看上去静谧如许,写起来却是一幅美妙动人的长卷。
童年离我远去,故乡就在眼前。当我携妻带子回到故乡,重温故乡的往事,故乡的风景依旧,却不见了父亲和母亲的影子。“子欲孝,而亲不在”,往往就是这般的酸楚。山移水转,父母的叮咛已深深地刻在故乡的童年。如今,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在城市的灯红酒绿里成长,他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奔跑,却早已找不到故乡的童年。
有关故乡童年的抒情散文:故乡童年
竹山脚嵌着一眼泉井,泉水自崖洞哗哗淌出,冬暖夏凉,经年不息。
炎炎盛夏,掬一捧清冽的甘泉,享受那一记激灵的彻爽。刺骨的冬日,井池上氤氲着腾腾蒸气。女人们洗菜浣衣,就着温润的天然温泉,不必担心冻裂双手。
泉眼上端是青翠欲滴的纤纤竹林,靠后是几座连绵起伏的山丘。盛夏里,天然纯美的甘泉,惹得性急的孩子们趴在井边狂饮。
泉源挖有两个井池,内井供人们挑水和直饮。外井周边埋设着几个平面大石板,供人们搓洗衣裳,洗菜,洗刷餐具、锄具。泉水哗哗的淌来,将水中人们刷洗的污浊快速冲荡殆尽。孩提时,挑水成为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五岁时,我便随哥姐一道打水。小手拎着装散酒的胶壶把柄,乐颠颠的跟在他们屁股后头。姐姐先将我的白壶底摁下水,水便从壶口扑咕扑咕灌满,拎起。挑回家里,将水扑通一声倾入门边的水缸中。稍长后,我和哥哥用禾杠抬水,上坡阶时,木桶从禾杠前端向后滑溜,簸出的水溅洒在哥身上,惹得他常迁怒于我。
早晨和黄昏,是挑水的黄金时段,等候打水的人渐次排起了队。这口泉井水质清丝透明如镜,几尾细鱼在水中清逸灵动,一览无余。泉水源源不息,滋养着二十余户乡亲。打上一担水,不消片刻,哗哗淌来的水又将井池复满。家里仅有的两个木桶时常漏水,我们挑一道水,途中要歇二段。伙伴们用担钩横在路边垫坐,歇气,寒喧。看鸭子在塘里扇翅嬉逐,看猪子在路边杂草丛噜噜拱土。低首间,瞥见木箍水桶正滴滴答答的漏水,于是又立马起身,加紧往家赶。
后来,由村部领头,往山坳埋修水管,每家每户用上了自来水,从此结束了父辈以来的挑水生涯,大家将每天用来挑水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如今,挑水己成了久远的回忆,成了我童年一道韵味无穷的风景。
田头渠沟,终年淌着叮咚清丽的涓涓细流。每当暴雨漫渠,田里的鱼儿便不安分起来,乘势从汩汩的源头或哗哗的出水口溜窜至小溪,追波逐浪,一路癫狂。雨息,我们三五成群,挎着畚箕、圆形兜网,一手拎着小胶桶,兴致勃勃地来到溪沟里捕捞鱼虾或泥鳅。甩落凉鞋,将畚箕按置在窄小的弯落,返身至上游,淌入溪中用双脚扫荡两边的水草,糊搅着顺流而下,趋近箕口时,双足拦挡在箕口,慎慎地将箕柄提起,水落鱼出。瞅着畚箕里噼啪弹跳的鱼虾,遛遛的泥鳅,心头乐开了花。有时畚箕刚从水中拽起,一些机敏的鱼儿立马查觉到处境的异常,孤注一掷,猛地弹蹦出水面,恰巧掉落在溪里,令人扼腕惜叹。有时我们会两人搭伙,在小溪里上下推进畚箕,对包。一次,因畚箕中的泥桨太多,浑水漏得很慢,急躁的我几欲伸手去拔弄箕底桨渣,但又怕剌,便用树枝挥搅,底慢慢呈现。这时,我猛然瞅清箕底扭缠一团丑鄙硕大的水蛇,我啊地失声惊叫,弃箕狂逃……
我们将捞到的小蝌蚪捉回家,喂绒黄的雏鸭。为使幼鸭快些长大,我们总是驮着小锄头,在栏舍园落的阴湿沃土里锄找蚯蚓,太长太大的蚯蚓小喉难以囫囵吞咽,我便就用杈枝将它截成数段。细小的幼蚓懒得去捉捏,我便“哦哩哩,哦哩哩”引领着一群撇着八字步屁颠屁颠的小绒鸭亲上“餐桌”,美饱一餐。
散学后,邀上三五个同伴,在檐下嚯嚯的磨柴刀,众人一路谈笑风生,上山砍柴。女孩捆散柴,散柴大都三分钟热度,主要用于炒菜打汤用。男孩砍驮大柴,大柴木质坚硬,燃劲十足,用来煮捞米饭和蒸酒等。冰天雪地的严冬,大柴燃烧后的火屎,被我们铲入竹蔑铝盒制成的火笼里,提在手里日夜烤炙。入寝前,先将火笼放入被窝,待被窝融暖,我们才惬意的潜入窝里。有时,沉睡之前将火笼遗落,忘记提下床,睡梦里不小心将被窝中余温的火笼蹬翻,弄得满床土灰,虚惊一场。
砍柴时,山上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毛毛虫,但对我们构不成危胁,山上潜盘的毒蛇却是我们最最惧悚的。砍散柴时,还经常会冒犯到蜂仔的巢穴,常有人不幸被蜇。被野蜂蜇叮,剌痛难忍,女孩们忍不住哇哇大哭。若是被蜇部位在眼脸,翌日,头脸就会扑肿得没个人形,比哈哈镜还要滑稽,让左邻右舍瞥见忍俊不禁。
学堂后面,是一片竹林,林间生有一棵百年老树——榆钱树。大树三个大人方能环抱。大树几乎每年都会累满果实——榆钱籽(形状酷似幼童耍的摇铃,被称铃金籽〉。秋风紧了,秋色加深,铃金籽渐渐由青泛褐,由涩转甜。
霜降过后,满树萎黄的叶子纷纷零落,光裸裸的铃金籽日益秃显。因树壮大,无人上得去。每当夜里狂风肆虐,我们心头便乐开了花,甜津津的铃金籽最让我们上心,兴奋得彻夜难眠。天刚蒙蒙光,我便和哥挎着篮子赶到一里远的大树下寻拾铃金籽。一些手持电筒的别组孩童比我们还早到。天一光,地上零落的铃金籽拾完了,我便从篱笆或柴垛里弄来些木条,二人居高处,与大树齐腰,右手抡起小木条,身子后倾,铆足了劲,狠狠将木条抛掷到树枝上。随即,稀里哗啦的零落下数串果实。
打霜后的铃金籽更加韵味十足。那时,农村落后贫困,我们的零食主要是山上的野果和园地的瓜果。那晚狂风呼啸,寒露凝霜。午夜二点,哥姐还有堂姐三人冒进着严寒霜冻,打着昏弱的手电,咝咝呼呼的奔到大树下,捡回满满三篮铃金子。盈余的铃金子,被我们扎成一束一束,让妈妈趁集日摊到街上卖。
那时二姐弃学在家,常和堂姐二人趁父母外出劳作之际,在灶前慌乱生火,二人神色张惶,偷偷在锅中噼哩啪啦炒起黄豆子。两人将熟豆分赃后,藏匿起来,日后慢慢偷吃。有次,二人被我撞个正着,二姐不断往我小袋里塞豆子,二人一个劲地叮嘱我,千万莫向父母告密。
我家园头有棵枣树,令人遗憾却不是我家的,每当肥嘟嘟的绵枣泛红时,总会令我馋涎欲滴。心中不由暗暗怨起爷爷和父亲来,别人家都有枣树李树梨树,我们家却一棵果树都不种,害得我和哥姐常喉溜溜的巴望着果树上雀子般欢快的孩子。
那晚,我一心惦念着满树诱人的红枣。天蒙蒙光,我便蹑手蹑脚悄无声息的来到园头。虽然有些害怕邻家栏舍边上了漆的黑寿材,但枣子的诱惑远远压倒了我心头的恐惧。枣树长满了刺,我小心翼翼踩着枝叉,糊乱的采捋枣子,黑暗中连同枣叶一道塞入胶袋中。这时,屋舍飘来几声犬吠,继而犬吠群吠,此起彼伏,吓得我不敢动弹。
忽然,“嘎吱”一声,距枣树五米远的邻婶起床晨便,背眼的尿桶用布幔围起,正好放在枣树对面的廊檐下。我屏声敛息,心提到嗓子眼。邻婶透过蒙胧的晨雾,似乎查觉到枣树的异端,定定地朝枣树端详半晌……
幼稚的我将双眼障在饭碗粗的树杆后面。让两眼看不到她,也不敢看到她,以为这样邻婶便也望不到我了。那情形大有“掩耳盗铃”之势。漫长的分余钟后,邻婶才返屋熄光。我赶紧下树,惴惴不安潜回家。
欣慰的是,平和善心的邻婶并未将我的糗事抖出来。我心中悬着的石头方落了地,不由生发一股莫名的感激。
改革开放的春风萌动了静寂的大地,通俗流行歌曲雨后春笋般泛滥乡村。村庄处处飘扬着精彩纷呈的歌声,《小芳》、《花心》、《心雨》、《纤夫的爱》、《涛声依旧》……”美妙的歌声,给文化生活枯燥的农村注入几分鲜活的快乐元素。
那年正月,在村小代课的姐姐和村里的年轻人,组织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联欢晚会。经过长时间的排演,采练,晚会终于在村中大礼堂拉开帷幕。
戏台上,挂满了五彩斑澜的的彩纸,简易的幻彩灯。录相机,话筒,音箱等设施全是从演员们自家带来的。台角顿放着四个半米高的音响,音质还算清旷。姐姐和在乡政府上班的新浪哥担任节目主持。
台下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比以往看老生常谈的本土采茶戏多出好几倍。全乡各村青年纷至沓来,一睹这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邻省交界的河龙乡也来了一大帮青年观众。
节目在中学第七套广播体操中拉开序幕。三排中学生和着旋律做操,步调齐整,充满活力。
歌伴舞《众人划桨开大船》,声势激越昂扬,荡气回肠。谢汉庭独唱《篱笆,女人和狗》主题曲,歌声沧桑悠远,余韵绵长。民族舞、情歌对唱、小品、二胡、相声、笛子独凑、绕口令、诗朗诵……精彩纷呈,逐一上演。节目进行得如火如茶。这时,出场一个活力四射,激情无限,令父辈们嘘唏咋舌的劲爆节目——“霹雳舞。”
一阵幻彩的烟雾过后,初三学生谢世清踏着动感锉锵的节拍,在台上尽情的旋腾翻弹……搏得台下阵阵喝彩,掌声雷鸣,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踏呀踏着水路去想家,水路远又长……”这时,台上飘起轻柔优扬的交谊舞曲。姐姐和新浪哥等四对青年男女跳起舒缓优雅的交谊舞。他们没有攀肩搭背——农村思想保守,一对对就那么持展着双手,踩着对应的步子,旋和着身子,悠悠的跳……
晚会在所有演员同唱“难忘今宵”的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翌年,后一届中高学生和村里的青年又举办了一回类似的联欢晚会,同样精彩无限。
打工潮涨,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散落于五湖四海,为生活而疲于奔命。自此,乡村再也无法举办类似的晚会。那些温馨的童年趣忆,那两场精彩的晚会,成为岁月深处闪光的回忆。
有关故乡童年的抒情散文:故乡的童年
日子,把胚芽拱出土层,使嫩绿的叶子一片一片地张开,让花儿一朵一朵地显耀她们的姿色,而我却永别了儿时的天堂——故乡。
故乡的童年引起了我阵阵的留恋和思念,白天,随阳光照进房中,夜晚,随星星走进梦中。这是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历程,是我永远难忘的记忆。
同样,也是春风吹拂的季节,我与小伙伴三天两头去爬故乡的矮山。我们两手张开,像小飞机似的在山顶疯跑,我的两根漂亮的麻花辫,在身后一起一落地摆动。每当夕阳的光辉染红天边,我们就坐在山顶的大青石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在夕阳的照射下,麦田耀金闪银,微风轻轻吹过,宛然形成了一道道麦浪,像是一条条翠绿微黄的丝带,在麦间传动。田梗上,春桃披上粉红衣,梧桐翠臂伸展,满目都是盎然的春意。我们的视线渐渐远移,远方的凤凰山随即进入眼帘。这时,一个小伙伴会问大家:“你们去过凤凰山吗?听说凤凰山上的泉水可灵啦,如果喝一口,会永远不生病!”于是,我们带着虔诚而充满希望的目光凝视着凤凰山,自己在心中幻想着凤凰山的童话……
“蔼蔼溪流慢,梢梢岸筱长”。夏日的午后,我经常光着小脚丫,穿过铺着大青石的小道,来到小溪边戏水。小溪的水很干净,而且水流很慢,潺潺地从远方流出,宛如一条素绢从田野间穿过。我踏着水中的鹅卵石,时而捉几只蝌蚪,时而逮几条鱼苗。小溪边芦苇的气味新鲜而清香,芦苇丝绕在腿上,很痒,像小虫儿一样向上爬。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晿。当我看到水中眏出自己的小脸时,莫名的喜悦油然而生。现在回想起来,那溪水流走的不是似水的年华吗?不是岁月的血脉么?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我儿时又怎能知晓呢?
雨后的故乡烟雨迷蒙,氤氲着本色之美,像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桑树“落英缤纷”,雨停后,那尚未成熟的桑果早已被我揪下,酸里透着甜的桑果的滋味到现在我也不能忘却……
故乡啊,我所心系的地方,故乡的童年,是我心中永远也抹不掉的印记。如果可以寻梦,那我会撑一支长蒿,痴痴地寻找故乡童年的梦……
本文标题:有关故乡童年的抒情散文
- 相关推荐
【有关故乡童年的抒情散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