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比一般要情感要更加细腻,对于人生的理解也要更加深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也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别具一格,有的不仅抒情,同时还充满了禅理。以我们正常的思维看来,出家的僧人是无牵无挂,孑然个身,但是也有很多的僧人其实还有家庭,家中也还有老母亲,出家只是为了获得心灵的安慰,这也是一种人生信仰。我不反对这种宗教信仰,毕竟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尽管我没有这种信仰,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有通过这种信仰,才能够活得精彩,才能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家只是一个概念,身在佛门四大皆空,如何空对于母亲的思念,其实也是一样,那是无法割舍的亲情。元代高僧与恭的这首《思母》,那就是一首感伤之作,道尽了相思之苦,每一句都饱含深情。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与恭,号懒禅,上虞人,元代著名的高僧,不过关于他的生平没有多少记载,只有几首诗流传于世;那这首《思母》也是一首很感人的作品,诗人正是思念起了母亲,于是信手拈来,写下了这么一首经典之作,用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回想了家中的老母亲,把那种思念,学有对于母亲的愧疚,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就使得这首诗处处充满了忧愁,读来也是令人感慨万千。
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七绝,每一句都是写得很细腻,也很是伤感,尤其是开篇的第一二句,便是把对于母亲的思念描写得很深刻,”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每当到了这个季节,白霜就会落在芦花上面,让人看了感伤不已,泪水涔涔,把衣服都要弄湿了,母亲终日倚靠在柴门边,望着远方的路,思念着我这个儿子,希望我可以早点回去。
第三四句写得则是更加伤感,同时也写下了生活中的无奈,还有那种悲痛之苦,”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去年五月梅雪季节,整天都是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在这漫长的雨季里,我曾把自己的袈裟给典当了,还籴米回到家里给母亲吃。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生活很艰辛,母亲跟着自己过穷日子,这也是让诗人很愧疚,所以在这最后两句中,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僧人自有他们的活法,也有着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其实他们比起任何人来都要更重感情,特别是对于母亲的爱,年迈的母亲在家里孤苦无依,思念着远方的儿子,在外面的儿子也是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母亲。正是这样的一种思念,也让他诗人很是伤感,又觉得很愧疚。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僧人的无奈,还有他对于母亲深沉的爱。
与恭的诗感人肺腑,在这首《思母》一诗中,只用了那么寥寥数语,便是描绘出了老母亲年迈的样子,还有那种思念之苦。另外也重点刻画了生活中的艰辛,还有自己作为儿子的无奈。诗人也是一位孝子,尽管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诗人为了寻找真理,为了可以活得更加明白,还是在母亲在世的时候离家远行,还去到寺庙里修行,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对于这种行为无法理解,其实这正是古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是那一句话僧人自有僧人的活法,他们活在另一个世界。
本文标题:出家的僧人思念家中的母亲,写下一首感人的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
- 相关推荐
【出家的僧人思念家中的母亲,写下一首感人的诗,每一句都饱含深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