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养出一个阳光向上的孩子,就让孩子从钢筋水泥中走出来,去见世面,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吧。
——虎妈
﹏
﹏
﹏
﹏
作者 | 枫子
来源 | 妈妈抱团(ID:mmbaotuan)
◐
热播电视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的鸡娃妈妈田雨岚,为了让儿子能够进重点初中,从一年级就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奥数,英语,逻辑写作……
子悠每天有上不完的课、去不完的补习班,每天一回到家就要开始写作业、做卷子。
可妈妈还是步步紧逼,甚至挤掉了他唯一可以出门放松的足球时间,那是他最爱的足球啊!
子悠说:“妈妈从来就不想让我开心。”他难受、焦虑、压抑,却又无处可发泄,只能一次次通过抠手指来缓解,好几次,他把手指都抠出了血。
后来,子悠更是被妈妈逼出抑郁,在考场,他疯了一样把试卷撕了……
李玫瑾曾建议,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呆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
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毁掉一个孩子,让他一直待在家里就够了。
其实,知识的灌输并不局限于校园和课堂,生活处处皆学问。
所以父母不妨带着孩子走出课本,走到外面,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孩子多出门运动
身心才能更健康
不久前,陕西13岁女孩突然腰痛得厉害,左下肢抽搐,不能坐,不能走,站不直。
父母连忙带她送医就诊,经检查发现,女孩是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做手术。
一个老年病,怎么就找上了13岁的女孩呢?
原来是因为女孩学业压力大,常常久坐着学习。
给女孩看病的医生说:“现在的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年轻化,建议孩子们要经常活动一下。”
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偏偏,运动缺席大部分孩子的成长。
青少年研究中心曾表明:
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几乎不运动!
而缺失的运动,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报复在孩子们身上。
据调查,近20多年来,因为锻炼不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滑,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例明显增加,中小学生近视率全面增长。
知识教育固然重要,可没有健康的加持,一切都是零。
其实,看似“无用”的体育运动,不仅强健了孩子的身体,还缓解了孩子的学习压力。
前段时间,一个赤脚在水泥地上跳舞的女孩火了。
15岁女孩小先,家住四川泸县,就读初三,因为学习压力很大,便通过跳舞来减压,农村没有舞蹈室,她就在水泥地上赤脚跳,尽情放飞自我。
她说:“跳舞时会身心放松,跳完后充满了动力。”
评论区网友也表示,自己平时也是通过运动来解压:
“有时候觉得头胀得厉害,学不进去,我都会去打一下篮球。”
“说来也奇怪,我每次跑完步后回去晚自习,大脑就变得清晰多了。”
“高三经常失眠,好在坚持运动后,睡眠好了,也没那么焦虑了。”
科学研究发现,运动时大脑会分泌神经化学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帮助消除疲劳感、缓解压力,使人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变得更积极、更有意志力,有助摆脱负面情绪。
运动,治愈了孩子,也塑造了孩子。
培养运动的习惯,便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带孩子多出门旅游
才能认识到世界的宽广
《小舍得》剧中有这样一幕,一向成绩优异的米桃退步了,原来作文题目是关于一次夏令营的,米桃因为没有参加过,所以离题万里。
老师说:“现在的语文考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是课外拓展,文科教育,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是啊,一个整天被关在家里学习的孩子,他对学习的见解,难免有所狭隘。
山东辽宁,14岁的男孩觉得学习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既然不愿读万卷书,那我就带他行万里路。”
“希望能真正从思想上改变他对学习和人生的看法。”
父亲便辞去了工作,两个人,一辆二手车改造的房车,开始了中国文化之旅。
他们从丹东东港出发,途径山海关、西安、洛阳等古城,朝着云南丽江出发。
每到一处,父亲都会耐心地讲解:
“山海关,当年很多东北人都是从那闯关东过去的。”
“‘西安人的城墙是西安人的火车’,这是西安人写给西安的。”
父亲还带着他夜爬泰山,从晚上九点半爬到凌晨看日出。
“我希望他能体会到那一夜的坚持,换来了黎明那种美好的景象,让他自己觉得这一夜的努力和坚持是值得的。”
50多天的旅途,1万公里的路程,改变了原来那个叛逆厌学的少年,他不仅表示自己会听家人的话,还下定决心回去一定好好学习。
见识了世界的宽广,感受了人间的百态,认识到了自身知识的匮乏,孩子自然能体会到读书的幸福。
股神巴菲特也说:年轻人要学会看世界,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次看世界的过程,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旅游,是为了见世面,而见世面的本质是认识世界,更是“认识自我”。
有这样一个女孩,17岁高中辍学,18岁骑自行车5000公里横跨中国,22岁骑摩托车环游中国,徒步中南亚共计22000公里,24岁便辞职考研,一年内同时拿到大专文凭和自考本科文凭,现就读于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
“辍学是因为我不明白读书的意义。
行万里路后,我开始觉醒,突然非常非常想上大学,我觉得就是这份强烈的渴望让我能够上岸。”
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不仅丰富了她的阅历,更让她认识了自我,了解了自我,找到了自我的位置。
见过天地的辽阔,便不再拘泥于眼前的方圆。
所有的体验与见识,终将成为孩子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空闲之余,不妨带上孩子来一趟旅游,看更多更美的风景吧。
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在草木雨露中培养“灵动”的智慧
前两天在眼镜店,看见一个小女孩抱怨近视又加深了,眼镜换得太快了。
医生建议说:“假期可以多去逛逛公园,看看绿色植物,有利于缓解近视……”
一旁的妈妈叹了口气:“孩子学业那么紧张,哪有时间呀?有这功夫,还不如多刷两道题。”
其实,多接触大自然不仅能够保护眼睛,还有利于教育。
教育家卢梭说,最好的启蒙教育是在大自然中感知,而不是看书。
李亚鹏和王菲的女儿李嫣就是在自然教育中成长的。
李嫣1岁半后,每一两个月,他们就带女儿爬一次山。
王菲会抱着一本厚厚的《本草纲目》,一边爬山,一边带女儿观察植物,给孩子做科普。
一到暑假,就带着李嫣回乡下小住,“一个小院,一井清泉,一枕凉席……田间转转,日夜同辉,天地共存。”
每年的24个节气,全家都会去十三陵水库,到固定的地方观测气温、水温、植物、动物、标本……
七年间风雨无阻,只因“春夏秋冬,鸟兽虫鱼皆不相同”。
心理学家贝尔&1福克说:
“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出高超的智慧,坚毅的心胸以及敏锐的感受力。”
这或许就是他们坚持自然教育的初衷吧。
然而,不少父母却认为到自然中是浪费时间,即便身处大自然,也是泥土不能摸,昆虫不准碰,这种与大自然割裂的现象被称之为“大自然缺失症”。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45.21%的学生患有“大自然缺失症”,这个数字还在迅速攀升。
这些孩子,可能成绩很好,却常常五谷不分。
一次在外聚餐,朋友的儿子突然问道:“妈妈,胡萝卜是长在树上的吗?”
朋友告诉他,胡萝卜是长在地里的,并讲解了胡萝卜的生长环境和种植特征,可说了半天,孩子依然一知半解。
他们很小被教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却可能连“锄禾”都没见过。
他们能熟练地背诵“天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却无法理解草色遥看连成一片,为何近看却显得稀疏零星。
快五一了,带上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吧,听听风,摇摇树,看看花,去感知自然的美好和灵动。
我们的孩子,应该在大自然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台湾一位作家曾说: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实践出真知,所到之处皆教育。
培养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有运动的时间,有见世面的机会,有探索大自然的乐趣。
否则,没有心灵的丰沛,一切教育都是纸上谈兵。
- 相关推荐
【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