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就像生活在一颗寂寞的星球上,我们看着他们,但不知道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医生们叫它: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
这些“星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懂得合适的社交技能,情感冷漠。往往表现为不合群、不看人、好动、不听指令、语言落后、重复刻板行为、狭隘而特殊的兴趣。
but,你知道吗?通过后期干预,他们的情况可以得到控制,随着成长,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呢。
今天(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和我们一起零距离接触这些“星星的孩子”吧,看他们如何在老师、家长们的帮助下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都是好孩子 请你会用心
案例1:不爱说话的小陈
说话经常是鹦鹉学舌的小陈,语言简单,不会主动运用语言,他经常独自一人玩,不愿与他人交往,情绪极不稳定,情绪焦虑时就大声哭闹。小陈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兴趣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沟通能力差,不相信陌生人。
专家分析:
对待像小陈这样的孩子,在语言训练前,情感沟通必不可少。通过人与人间的互相熟悉、了解,达到彼此接受的目的。
孤独症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差,语言训练周期长,见效慢。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树立坚定信念,始终如一地对待孩子,并坚持不懈的给予训练。
在训练交往行为时,多与他们交流,选择切合情境的话题,不刻意矫正发音以免减少孩子主动性。训练程度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个别训练的同时,应不断与群体训练相结合,使其增进与人交往的机会,促进交往能力发展。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家庭生活是儿童最好的模仿学习、实践体验场所。家长应树立信心,与学校取得良好配合。教师为学生制定计划时,要听取和参考家长意见,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怎么做:
亲情接纳法:互相接纳是训练的前提。用亲切平和的语调与之交流,会让其放松。
同伴带动法:在班级里,主训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接触,还要引导和组织其他同伴与他的互动,让伙伴去带动他逐步走出自我封闭式的天地,并融入集体之中。
情境法:创造所需情境进行训练的方法。在他做某事之前一定要说出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说出自己的要求,然后再满足他的这种要求。
家校配合训练法:家校共同研究对孩子的训练方案,使训练更生活化。如:晚上睡觉时,要说:“我要睡觉”;说出家庭成员的名字等。这样不断地强化,从简单到复杂,语言内容不断丰富。让儿童有一个再练习与巩固的机会,也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进步,这对孩子训练是一种鼓舞,家长也感欣慰,起到了家庭与学校密切联系的作用。
成效:
通过长达一年半的语言训练,小陈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小陈能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亲热、玩耍及简单交谈;理解常有的语言指令,并执行;正确地模仿发音,原有嘴里经常发出嘀咕的声音全部消失;能向他人正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情绪焦虑的现象明显减少。
本文标题:世界孤独症日 | 读懂“星星的孩子”
- 相关推荐
【世界孤独症日 | 读懂“星星的孩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