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喜欢喝酒,也喜欢吟诗。喝闷酒时无聊,就举杯邀明月,于是明月就成为诗仙的知己。李白对她无话不说,内心的痛苦和酸楚都会一股脑地向她倾泻。而天上的那盏明月总是静静地听着,从来不说一句话,但是李白却觉得很满足。
在李白的心里,明月不仅寄托着相思,承载着深情,还是一种象征。她皎洁神圣,烟尘和云朵总是想遮住她,她却从来不去责怪;她旷远恒久,世事纷纭、尘缘如烟,她却清静寡淡。李白对着明月,一边喝酒一边深思,酒香情更浓,却月明心不定。诗仙左思右想,再看那苍茫的天穹,皓月当空,忽然心有灵犀,绣口一吐,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年的唐诗。
把酒问月 唐代: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是李白绝妙的自我造象,唯谪仙人方可拥有那飘逸浪漫的风神。明月的风采,只能深入用心去感受;唐诗的韵味,也需反复揣摩才能意会。 “青天有月来几时”,首句劈头一问,语序倒装,统领全篇,气势震撼。诗人对无限时空里的奇迹,有一种神往与迷惑的交驰之感。把酒停杯的动作,使人感到诗人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也倍有诗味。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尽情咏月抒怀。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明月高悬,欲攀不能,使人感到莫测高远。可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月光照拂,若即若离。诗人写出明月的亲切和神秘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更是维妙维肖。 接下来的两句对月色作了描绘,皎皎月明,下照宫阙,云翳散尽,清光焕发。作者写出了一轮圆月初被云遮,然后又揭开面纱,露出娇容,浮现出光彩照人的美丽。“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却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接下来,诗人浮想联翩,提到了有关月亮的神话和传说:月中白兔为何不辞辛劳地捣药?嫦娥在碧海青天夜夜独处是否寂寞?诗文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恒河沙数,逝水东流,明月却亘古如斯。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 表达要及时行乐。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诗人在这一形象中回旋,读者却获得了深切的诗意感受。
全诗不仅感情奔放,语言流畅,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而且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空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
- 相关推荐
【李白把酒问月,宇宙与人生微妙,诗情和哲理并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