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熟读诗书,见识广博,而且入仕后经历坎坷,便逐渐地开始接触庄老佛禅的思想。下面这篇文章就是深受庄子的影响,主张凡事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超然台记》(精选片段)作者:苏轼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但是他性格倔强,不愿随波逐流,而被排挤出朝廷。宋神宗熙宁七年,他担任密州太守,第二年诸事初定,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苏轼采用庄子《齐物论》的观点来自我安慰,既然得失、祸福、贵贱、贤愚都一样,自己的屡遭贬谪,也就不足挂齿了。所以他认为,人之欲望无穷,而能满足欲望的东西却很有限。如果美丑的区别在胸中激荡,取舍的选择在眼前交织,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接下来作者回忆自己的坎坷经历,他从杭州调任密州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而承受车马的劳累;放弃雕绘华美的住宅,而蔽身于粗木之屋;远离杭州山湖之美,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收成不好,盗贼遍布,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无一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不快乐。
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密州生活的艰苦,大家都以为他一定觉得很悲苦。可是苏轼却有一颗大心脏,还豁达地说:在这里住了一年后,我变得面腴体丰,白发还一天天变黑。我既喜欢这里淳朴的民俗,这里的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苏轼虽然自嘲愚笨,读者却可以感受到他的智慧。一方面他懂得入乡随俗、随遇而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仅身体没有消瘦,而且貌丰发黑,真是一个奇迹。另一方面,他很善于理政,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不仅自己轻松,而且百姓也交口称赞。
先生不仅轻松了许多,而且也获得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于是他又趁热打铁,把旧院子修葺一新。他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煮糙米。曰:乐哉游乎!先生心情舒畅,就即兴写了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陶然心境。
纵观苏轼很超脱的这篇短文,令人回味无穷,其中14字更显豁达。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解释了“超然”的含义,“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先生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在于他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苏轼经常主张“贵清净而民自定”,很受老子清静无为思想的感染。所以超然台建成之后,他不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时常登台游乐,还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真是不亦乐乎!
本文标题:苏轼很超脱的一篇短文,令人回味无穷,其中14字更显豁达
- 相关推荐
【苏轼很超脱的一篇短文,令人回味无穷,其中14字更显豁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