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兼具诸体之美。他在草书中独创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书法风格极其豪迈,气势宏伟,后赢得了与父亲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谢安曾问他:“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这一细节足可窥见他对自己的足信。
王献之不仅书法厉害,画画也是一流。
有一次,桓温让王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王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将字污染,王献之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惟妙惟肖,让桓温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王献之的心性修养也堪称上乘。
王献之有一次和他的五哥王徽之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切磋书法,屋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跑,连木屐也来不及穿;王献之却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
这样一个德艺双馨的人,当然粉丝无数,这其中有一个粉丝几乎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抱恨终生,这粉丝便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司马道福,也叫新安公主。
王献之一表人才,玉树临风,是当时实力派偶像的代表人物。新安公主对他仰慕得不得了,就要求皇帝把她嫁给王献之。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献之深爱郗道茂,他们俩一路走来,曾经相互扶持,共济患难,情真意切,志趣也非常的相投。为拒绝公主的求婚,他忍痛用艾草烧伤自己双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行动不便之人。可即便如此,公主仍不死心,上面的权势高压下来,他不得已之下只有忍痛休了自己的妻子郗道茂,否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郗道茂被休之时,其父亲郗昙已死,她就只好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后也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
王献之到老了病入膏肓的时候,请道家人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此时应该坦白此生过错,道家人问王献之这一生有什么大的异常和过错。王献之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很明显看得出来,他至死还在为当年不得已休妻之事饮恨不已。
历史上像王献之这样钟情的人少之又少,而如今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就更是稀罕物了。把公主这种地位的对象,现在的人争着跪舔都来不及,王献之却是想方设法远离她,一个人何以能达到这样一个明识和修养?我想一来是他小时候的良好成长环境,独立自主,正气做人的家风所致,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的自我是圆满的,他本性澄明,从心而活,他从没觉得自己缺什么,他做真自己时自足而无畏,他有他自己所好的艺术,并已几乎将其做到了止于至善的境地。
一般人做不到这样,是源于他们德薄,德薄自性就不足,再加上没有自己的纯粹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想过要把自己的纯粹兴趣爱好做到极致,以此他们就需要向外追求那些虚的,来弥补自己的残缺。孟子早讲“万物皆备于我”,只要自己的修养德性上去了,自己有了自己的精神天地,人自身就是宇宙,澄明内心后,这个宇宙爆发起来潜力无限,可是偏偏有人不向内寻,不反观,不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非要过那舍本逐末,缘木求鱼的一生。
本文标题:王献之的爱情悲剧背后
- 相关推荐
【王献之的爱情悲剧背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