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你看,苏轼随笔一写,都是蕴含哲理的经典名句。这是他在给弟弟子由的书信中写的诗句。苏轼写诗,没有任何限制,信手拈来,无比轻松,而且比别人写得快。林语堂在书中说,东坡哪怕在浴池内按摩筋骨也能入诗,他诗中的俚语俗句随处可见,甚为奇妙。
而苏轼写诗的独到之处,又让别人望尘莫及,同道之人无不叹服。他扩展了宋词的领域,之前的词,往往专注于闺怨、相思。如今,苏轼笔下的词,人生哲理蕴含其中,谈道说禅,意境深远处,令人折服。
天资聪颖、思维敏捷的苏轼,总能出其不意,想别人所不能想,各种类比、典故运用得恰如其分,让文字变得有趣、幽默,读起来爱不释手。
苏轼的性格和弟弟子由大不同,东坡天真、任性、乐观轻快,思维开阔,喜欢辩论,有些不计后果;子由沉稳踏实,沉默寡言又有些拘谨。
子由最大的优点,便是甘于淡泊,洁身自好,能照顾自己免于被伤害,他不像哥哥东坡那么倔强直言。此外,沉静、果断的子由,很多时候更像是哥哥,处处维护东坡。
对于自己的性格,苏轼心里也很清楚,他曾对子由说,“我知道我一向出言不慎。我一发现什么事情不对,就像在饭菜里找到个苍蝇一样,非要唾弃不可。”子由规劝哥哥,有些人可以畅所欲言、推心置腹,有些人却不能。他提醒哥哥要懂得观察、了解说话的地方,和说话的对象。
倔强如苏轼,虽然知道自己的缺点,依然性格不改。他知道自己的短处就是轻信别人,不管跟谁说话,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在苏轼看来,只要是真的事,对的事,都要说出来,哪里有什么禁忌?
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嫉恶如仇的苏轼,遇到不平之事,“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却不知一次、两次,可能安然无事,等到一百次时,他被人抓住把柄了,并且大作文章。苏轼的诗句,被一些人断章取义,被人诬陷为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对苏轼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所幸他能死里逃生。有了这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苏轼开始对人生有了深入的思考,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得到内心的真正安宁?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人到中年的他,经历千锤百炼后,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这首浣溪沙,正是写于这段时期。那是1082年的春天,四十五岁的苏轼游览蕲水清泉寺,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清泉寺在兰溪旁边,溪水潺潺,风光秀丽,正好可以抚慰苏轼的受伤的心。阳春三月,兰溪位于箬竹山下,溪水从山上流入小溪,因为溪边出产兰草,所以得名兰溪。
兰草与小溪交相辉映,还有幽静的山林,可见清泉寺环境的优美,清雅不俗,让人神往。西流的兰溪,应该是词中观点的灵感来源。
身处困境的苏轼,没有自怨自艾,词中洋溢着轻松、乐观的人生态度,还有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浣溪沙&1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的上片,描写初春时节,清泉寺附近雨后秀丽的自然风景。诗人娓娓道来,用朴实的语言,动静结合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词中的蕲水,即如今的湖北浠水,在黄州以东。
“山下兰芽短浸溪”,这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兰溪之美,兰溪在山脚下潺潺流淌,蜿蜒向西而去。浸字,生动地写出溪边兰草的灵动之美,兰芽说明当下时节为初春。溪边的兰草刚刚长出新芽,沿着兰溪蔓延生长,望不到边际,有些兰草浸泡在清澈的溪水里,越发楚楚动人。
“松间沙路净无泥”,说明春雨过后,沙路经过雨水的冲刷,无比干净。山间的小路由沙石铺就,小路两旁,是苍翠的松柏。一场春雨过后,路上看不到一点泥土。白居易曾在诗中说,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很显然,苏轼的灵感来自此处。
“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词中为象声词,形容下雨的声音。春雨飘落在林间的树叶上,沙沙作响。暮雨,说明时间已是黄昏。子规啼,让宁静的山林不再寂寞,却又增添几分哀怨。寄托着望帝心愿的杜鹃,啼声凄婉动人,这让客居他乡的诗人,触景生情,忍不住怀念远方的家乡。
寄情山水的诗人,暂时忘却了刚刚经历的牢狱之苦。智者爱水,仁者爱山。充满智慧又宽厚仁慈的苏轼,平生最爱山水,为各地的山水写下无数诗词,流传甚广。远离官场的纷扰,尘世的喧嚣,此刻,静谧的黄昏抚慰人的心灵,清幽的兰草香涤荡人的灵魂。
心情渐渐平息的诗人,对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从上片的写景到下片的抒情,自然过渡,毫无雕琢之感。
词的下片,诗人有感而发,以反问的方式,引出对人生的议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人沉思,诗人的乐观豁达溢满字里行间。
“谁道人生无再少?”,谁说人的少年时光不能再回来?词中的无再少,意为不能重新回到少年时。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诗人却反用其意,推陈出新。
“门前流水尚能西”,溪水尚且能够向西流去,诗人以此激励世人,不要灰心。老当益壮,人老了,依然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里表明了诗人乐观的精神。
苏轼三十六岁那年,面对钱塘江大潮,忍不住感慨: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流水向西,是佛家典故。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曾有一高僧,擅于卜卦推算,有一次,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一行进去请客,而门前的水果然向西流。
“休将白发唱黄鸡”,此处的唱黄鸡意为时光流逝,诗人说,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要看到希望,就连溪水都能西流,只要心态年轻,什么时候都能保持少年状态。
李煜曾在词中感叹,胭脂泪,相留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强烈的反差,残酷的现实,李煜感慨人生无常,叹息时光留不住。失落、惆怅之情流淌于字里行间。
逝水东流,古往今来皆是如此。苏轼却反用其义,抒发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上片的写景到下片的思考,过渡自然,如蜿蜒流淌的兰溪,沁人心脾。
诗中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白居易用黄鸡催晓丑时鸣感叹时光流逝,他在诗中感叹伶人商玲珑,时光催人老,镜里朱颜改,字里行间充满惆怅、伤感之情。
聪明的苏轼,汲取别人诗词的优点,为己所用,升华其含义。虽处逆境,仍热情豪迈,初心不改。热爱生活的苏轼,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写诗的素材。他的一生,都在风雨中逆行,却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这便是他受人尊敬的原因。
这首《浣溪沙》,不妨多读几遍,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文标题:四十五岁的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一首浣溪沙,乐观旷达,蕴含哲理
- 相关推荐
【四十五岁的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一首浣溪沙,乐观旷达,蕴含哲理】相关文章:
看他爱不爱你,拉黑一次就知道了2023-08-21 1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