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几次婚礼之后,发现一个问题,白头偕老的祝福已经淡出了婚礼,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成了用得最多的祝词。是呀,夫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可是什么东西都怕较真,在《百度》查看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这两个词,发现举案齐眉的本意并没有相互尊重的意思,在思想境界上,它和相敬如宾的故事不在一个层次上。
举案齐眉的故事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梁鸿传》(后汉书.第八十三卷):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认,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这段话写了梁鸿和孟光的关系演进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梁鸿与孟光结婚之前。在梁鸿的家乡,有势力的人家羡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很多人家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形状肥胖丑陋而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年龄都到三十岁了,还不想匹配婚嫁。父母问她为什么,那女子说:要嫁就嫁梁鸿那样贤能的。梁鸿听了就下礼聘了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
第二阶段梁鸿和孟光婚后闹矛盾。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妻子就跪在丈夫的床边讨一个说法:我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几个女子都没有相中。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舍弃,这是因为什么呢?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你现在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很令我失望。妻子说:只是看看你的志向罢了。我自有隐居的服装。就重新把头发梳成椎形的髻,穿上粗布衣服来到梁鸿的面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才是我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喽! 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
第三阶段梁鸿与孟光和好之后。后来夫妻俩到吴地,住在世家望族皋伯通家的厢房里,梁鸿给人家舂米。每天收工回来,孟光准备好食物,不敢对梁鸿直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伯通看到了说:梁鸿贫寒,他的妻子还如此敬畏他,看来他不是平常的人呀。
我们看到,梁鸿孟光夫妻矛盾的结局以最终确立夫权主导为标志,妻子衷心敬仰丈夫、甘心服从丈夫、小心伺候丈夫,没有丈夫对妻子的尊敬,也看不到丈夫对妻子的关爱。有的是丈夫对妻子的主导、男人对女人的控制。在这里尊敬、服从、付出都是单向的、一维的。这符合两汉时期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儒大讲女人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确立了男性至上、以夫权为核心的夫妻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了一千多年,可谓流毒甚广。
相敬如宾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出自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回来时路过冀地。他看见路旁有一块田地,有一位青年正在锄草。这时,那青年的妻子送饭来了,她将饭碗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送给丈夫吃。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触地说:夫妻之间如此敬重恩爱,真是有德之人呀。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家庭伦理方面儒家的影响有限,相敬如宾的温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今天,人们对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这两个成语的使用并不做区隔,同时作为祝词。举案齐眉毫无疑问也包含了夫妻相互举案齐眉的意思,这个典故本来包含的夫为妻纲的内涵,也就没有人在意了。
很多古今中外励志故事都有人提出过怀疑,如铁杵成针、囊萤夜读、凿壁偷光、牛顿被苹果砸中发现万有引力、瓦特烧开水发明蒸汽机、达芬奇画鸡蛋成为大画家、爱因斯坦三个小板凳……这些故事宣扬的是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正能量,不妨还可以对儿孙们继续讲下去,但是我们心里一定要清楚,故事只是使他们理解一种理念的借助,故事就是故事,它是理念的真实,不是现实的真实。
在这里我们就要糊涂一点了。
本文标题: “举案齐眉”——爱情的单行线
- 相关推荐
【 “举案齐眉”——爱情的单行线】相关文章: